第九章 海底捞针

( 本章字数:8380)

  网络浏览器的发明,使环球网一下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网络用户也迅速增加起来。
正如我们在本书一开始就介绍过的那样,根据Network Wizards1997年1月份的统计,全世
界连入互联网的主机(host)总数已达1千6百万台,注册的域名已近83万个(参见:
http://www.nw.com/)。
    所有这些用户并不单纯是到网络上观光的,其中的不少人也希望能为网络提供他们自己
制作的网页。仅仅在1994年前后的18个月中,互联网上的用户就创建了300万个网页。
    然而,如何面对如此膨胀的信息就成了问题。

    你不是“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一声“芝麻开门”,给无数的人带来了宝藏。可是,互联网络不是藏宝洞,
你也不是阿里巴巴。当你打开电脑,随着连接互联网的调制解调器传来的尖叫声,“芝麻开
门”了。然而,展现给你的却并不一定就是宝藏。
    安德里森认为,环球网的发展依赖于三个不可分割的条件:首先当然是要有浏览器;但
是,浏览器是给用户的,如果没有好的服务器和服务器软件让大家浏览的话,是不可能的;
而最为重要的还是第三个要素:必须有用户在环球网上建立网页。没有信息内容的环球网是
没有意义的。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公开性,使无数用户在环球网上建立了数量惊人而又丰富多
彩的网页。这是任何商业机构都不可能做到的。
    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者来说,从中查找材料只是一方面的乐趣,更大的乐趣还是不仅看别
人的网页,同时也希望别人能看自己的网页。谁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呢?况且,互联网提供
了这样一个环境: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表任何东西。
    互联网的发展,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信息爆炸了。我们已经无法
从互联网上看到信息。因为,信息应该是具体的、是有针对性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比
如,搞股票的人需要股市信息,搞学术的人需要学术信息,经商的人需要商业信息,等等。
互联网已经成了信息的海洋,每一个需要信息的人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这个信息海洋中打
捞出对自己有用的“针”来。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存在,也就是因为看准了这个问题,才会有互联网上著名的检索器
“雅户”(Yahoo)。
    几乎每一个刚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都有过无从入手的感觉。听说了雅户
(http://www.yahoo.com)之后,情况才好起来。只要用键盘键入自己感兴趣的人名、主题
词等等,雅户的检索器就会立即把有关的信息给列出来。网景公司的创始人安德里森就对雅
户极为赞赏,因此才会把雅户作为网景默认的检索器。

    不上档次的预言家

    雅户的成功,无疑是互联网上最有魅力的传奇故事中的一个。其创始人杨致远(Jerry
Yang)和大卫·菲罗(David filo)当时还都是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同时也
都在当“推销员?Trailer”。杨致远来自加利弗尼亚的San Jose,学士、硕士学位都是在
斯坦福大学获得的。他是个兴趣广泛的学生,除了功课以外,还喜欢打高尔夫球。斯坦福大
学的学生都可以用学校的电脑建立自己的网页,从杨致远当年的网页上,还可以看到他保留
的学校高尔夫球记录。
    而大卫的乐趣则是喜欢在杨致远打球的时候帮他在草地上找球。
    同许许多多网络上的高手相比,当时他们两人对互联网都知之甚少。在1993年秋天之
前,他们都还没有接触过环球网,直到1994年春,才开始真正使用互联网。就象许许多多
使用互联网的人一样,他们一开始就被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给迷住了。然而,他们遇到的
问题也是所有开始使用互联网的人都会遇到的:不知从何入手。
    与大多数用户对互联网这个信息的海洋只能“望洋兴叹”的态度不同,面对如此众多的
网站地址,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建立一个数据库,来存放和检索那些访问过的地址。
    大卫来自Louisiana的Moss Bluff,在Tulane大学获电脑专业的学士学位,在斯坦福
大学获电脑专业的硕士学位,当然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编软件的任务。他把接触过的网站地址
都记录在自己的数据库中,需要的时候就通过自己编的这个软件来检索。当时他们的软件,
用杨致远的话说,“开始的时候还非常初级。”即使是今年,《Internet World?》在评测
互联网上的检索器的时候,虽然对雅户评价不低,但是,仍然强调指出,如果从技术的角
度,雅户并不算是真正的检索器(Search Engine)。
    尽管如此,他们认准了一个道理:既然自己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如此需要这种软件,别
人肯定也非常需要。和互联网上的许多发烧友一样,他们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要用这个检索
软件来赚钱。杨致远在1995年接受“网络思想咖啡屋”的采访的时候曾描述当时的心态:
“我们只是想做一个大家能用的工具。我们可以很高兴地维护这个检索器来为大家服务,并
且看着这项服务不断成长。”(http://www.ideacafe.com/RR/RRofYng.html)
    从1994年6月,他们就把自己的这个检索软件放到了互联网上,供大家使用,同时还
给自己的网站起了一个听起来很怪的名字-雅户。有的时候,人们会喜欢一样东西,最后却
把这东西的来历给忘了。雅户(Yahoo)就是这样,其本来意思是“又一个不上档次的预言
家”(Yet Another Hierarchically Officious Oracle)。尽管现在使用环球网的人几乎
没有不知道雅户的,但是对这个名字的来历却可以说是知之甚少。
    然而,就是这个“不上档次的预言家”,露面仅仅半年,在1994年的秋天就已经难以
为继了。这倒不是因为没有人需要这种服务,而是因为需要的人太多了!
    继续使用一个学生的网页来实现这么大的通信量是不可能的。雅户的软件和硬件都需要
升级,而这已经不是两个在校的学生能完成的任务了。于是,他们找到学校方面,打听是否
能把自己的这套检索软件送给学校,由学校来升级和经营。如果学校实在不肯经营的话,他
们就只好“另寻低就”,去找别的机构。反正事以至此,对于两个学生来说已经是无能为力
了。
    在现在看来,这一切对于学校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可是在当时的情况
下,却很难断定雅户的发展前途。而要维护这样一个通信量巨大的网站,人力、物力的投入
都会很大。作为学校这个教育机构来说,斯坦福大学虽然历来很重视技术发明,但三思而后
行,没有接纳他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后来“网络思想咖啡屋”采访杨致远的时候,问起此
事:现在雅户发展成这么大的规模,斯坦福大学是否很后悔?杨致远很客观地回答:“当时
的雅户还不象现在这样是一项明显的技术。对于学校来说,要维护这套检索器是很困难的。
在那时,很难看出雅户能赢利,而如果只是为大家提供一种服务的话,对于学校来说又太贵
了。”
    然而,这无论如何应该说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失误。事实上,当时的雅户究竟是不是一
项技术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选题方向必须正确。即使有再好的技术手段,如果选题的方
向不正确,只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管是对于技术开发来说,还是对于商业拓展来
说,应该把用户的需要当作自己的第一目标,当作首选的发展方向。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互联购物网”(ISN:Internet Shopping Network)创始人之一
的兰狄·亚当(Randy Adams)正在夏威夷度假,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给杨致远发了一封电
子邮件,答应把雅户放在他们的主机上。
    即使Yahoo有了落脚之地,杨致远和大卫也没有想过要赚钱、发大财。当然,他们心里
很清楚,已经不能象学生那样当作业余爱好来管理Yahoo,而需要认真经营了。既然要经营
的话,就不能象过去那样没有固定的收入。因为,经营一样东西,肯定需要有钱来雇人,要
给雇员发工资。因此,仅仅有人答应出地方来放自己的网站是不够的,还需要找到钱来经
营。
    对他们来说,真正下这样的决心来经营一个网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他们都还没
有拿到博士学位,如果要搞经营,就不可能继续读学位。况且,杨致远的家里也不理解为什
么要放弃学位来做这种没有把握的事。但是,机会总是对具有洞见的人情有独衷。就象微软
公司的老板当年放弃学位创建公司一样,这样的机会很可能是千载难逢的。如果真的等到读
完了学位,这样的机会早就不再是机会了。
    杨致远和大卫从1995年的三月份开始考虑雅户的经营计划,打算真正把雅户作为一个
公司来经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根据他们自己的统计,每天已经有2百万人次访问雅户。
这本身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资源。何况,用杨致远的话说,他们早已知道互联网可以有广告收
入。比如,“热线”(HotWired)从1994年10就开始收广告费了。这当然还需要有经营方
面的知识,幸好美国的教育制度比较灵活,他们二人在斯坦福大学都学过经营管理的课程,
而这些知识用来经营雅户这个刚起步的公司已经足够了。
    1995年4月,他们找到了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出资方Sequoia Capital,同时也是
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的后台。杨致远和大卫的一些朋友都来帮忙,就把雅户经营起来了。

    成功之路

    几乎是在同时,互联网的用户也在按几何级数迅速增长。到了1995年7月,每天有
250万人次访问雅户,而通过雅户可以检索到的网络地址也已经达到5万个。
    这时,已经有5个广告商每月给雅户2万美元来试验广告的效果。雅户公司的职员也已
经有了35人。在当年互联网世界大会(Internet World Conference)上,雅户获得了“互
联网最佳服务奖”(Best Internet Service)和“网上最佳”(Best of the Net)称号。
    雅户的成功,在于看准了用户的需要,并且坚持自己免费为公众服务的原则。
    然而服务总是需要费用的。按照杨致远当时的理解,雅户的特点主要有三个:
    第一,雅户是助手,而不是创造者。雅户实际上并不直接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也不为
用户提供技术支持。雅户实际上是一个中转站。用户需要信息,就到雅户这里来找。只要键
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词,雅户就会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网站地址告诉用户。由于有了环球网,
有了马赛克、网景这样的浏览器,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从雅户转到自己感兴趣的网站上。如果
还需要其他的信息,只要再次回到雅户查找就行。因此,出人意料的是,虽然雅户并不直接
提供信息内容,但是访问雅户的用户却反而比那些直接提供信息内容的网站要多得多,因为
用户往往都是通过雅户来找到这些提供信息内容的网站,并且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雅户
来。
    第二,雅户的生命在于开放性。因此,雅户必须欢迎持不同见解的人来访问,雅户也必
须同时为不同的见解提供信息。如果是经营一般的网站,等于经营一个出版物,当然可以有
自己的观点,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但是,雅户却不同,雅户作为用户的助手和信息检索
器,必须坚持无立场,坚持开放性,否则的话,不同立场的用户就不会来访问,雅户的存在
也就没意义了。也许正因为此,杨致远强烈地认为,互联网必须是一个言论自由,没有新闻
管制的“净土”。
    第三,既然雅户是这样一个中转站,那么雅户比任何网站都更加强烈地依赖用户。一方
面需要靠提高用户访问的人次来获得广告,而广告的资金又可以反过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另
一方面,雅户也需要用户来提供新的网站地址。雅户本身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精力来搜集所有
的网站地址,因此,雅户鼓励用户提供新的网站地址。直至1995年11月10日,杨致远还
专门给聚集了许多互联网服务商(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的一个专题讨论组发信,征求大家对雅户的意见,并请
大家提供新的网址。雅户能提供的网址越多,用户可能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大;用户获得的信
息量越大,来访问的次数也就越多,并且可能给提供新的网址的机会也就越多。
    到了1996年2月,每天注册访问雅户的有80万人,雅户每天被访问的次数是1千万人
次,每天被访问的网页达430万页。
    虽然雅户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但是,作为公司的领导人,杨致远与大卫二人的情况
和网景公司的创始人安德里森完全不同。随着公司的成功,安德里森迅速成了百万富翁,而
杨致远和大卫却并没有很在意挣了多少钱。1995年的时候,杨致远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
过,他们二人比公司里不少人的工资都低。“实实在在的事是做成一件成功的产品。我和大
卫的心情都是能在一起做事比发财要高兴得多。一年以前,我们的年收入是1万5千美元,
即使把这个数字翻一番也抵不上我们所做的事情。百万富翁是一个那么外在的概念。钱多了
是更有所值呢?还是麻烦更多呢?”
    就这样,杨致远和大卫在他们的合作中找到了乐趣。他们两个人各有不同:
    大卫更喜欢技术,而杨致远则乐于发展业务。大卫喜欢埋头搞开发,而杨致远则能说会
道。他们当然也时常会有争论,而雅户的发展正是他们二人意见的折衷。
    杨致远说,“我们两个人都很清楚公司要向什么方向发展,也都知道应该发展多快。”
    但是有的时候,现实和想象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在互联网上,事情的发展往往比预测
的还要快,甚至快得连当事人都无法想象。1995年中的时候,杨致远还认为自己的公司尚
未定位,还不知道自己的公司将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而1997年他已经斩钉截铁地对
《Internet World》的记者说,不要以为雅户只是一个提供检索工具的公司,雅户公司的定
位首先是要给互联网提供内容,也就是说要提供信息服务。因为,在他看来,互联网的生命
不在于有几个好的工具,而在于有真正好的内容,也就是要有真正好的、实用的信息。
    1995年秋的时候,杨致远还认为他和大卫的性格都是只想做出漂亮的事情而不那么愿
意出头露面。虽然他也承认,事情做大以后也许将不得不出头露面。但那只能是将来的事。
    1996年3月底,公司的股票上市后迅速销售一空,以每股13美元的价格一共售出299
万个原始公共股。随着股票行情的看好,他们二人也身价倍增。到了1996年夏天,当他们
“不得不”出头露面的时候,竟然发现各自的身价都达到了一亿三千二百万美元!
    这当然是公司成功的一个标志。有不少报道就此以为杨致远和大卫赚足了钱。
    其实这是两回事。这个“身价”是根据他持有的公司股份乘以股票价格得出来的“股市
价格”。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网络公司的股票价格也曾一度以远远超过实际价
值的速度增长(当然也包括网景公司),这种名不副实的炒作实际上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
但同时,按照法律,为了保护股民的利益,作为新兴公司的骨干是不能把这些股票出手卖掉
的。而几个月前,作为雅户的大股东之一,日本的最大的电脑读物出版商和电脑软件商
Soft Bank为了维持雅户的股票价格,投资1亿零6百万美元购买雅户38%的股份,但仍然
没有阻挡住雅户的股票价格从上市后的最高点下跌40%。
    这并不是因为雅户经营得不好,而是由于本来的股票价格超出了实际价值。
    虽然雅户1996年全年净亏损2,334,000美元,但这是由于新兴企业要投入大笔资金来
扩大规模。大家都期待着几年后雅户的资金回报。用杨致远自己的话说,“人们不是根据我
们的现实状况,而是根据对我们的期待来定价的。”
    当然,雅户的实际发展也是非常惊人的。现在的雅户由摩托罗拉经验丰富的Tim
Koogle来担任总经理和董事长,公司的职员超过了120人,还分别在日本、英国、加拿
大、San Francisco Bay Area,洛杉叽和纽约设立了分站。
    1996年第三季度,PC Meter把雅户评为互联网上最好的检索器。雅户的域名在PC
Meter保留的12个域名中名列第一。在PC Meter评出的25个用户最多的互联网网站中,
雅户仅排在网景和美国在线(American On Line)之后而名列第三。
    根据雅户1997年第一季度财政报告,截止到1997年3月31日,雅户的季度收入达到
XXX美元,比上个季度的8,551,000美元增长XXX,比去年同期的1,733,000增长了近10
倍。雅户仍然被认为是互联网上首屈一指的检索器,一共有26万个网站地址可供访问,每
天被用户访问的网页达XXX个。有如此巨大的用户群,在雅户做广告的用户也大量增加,雅
户广告用户的总数从上年同期的112个增长到了1997年的XXX个。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