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从逆境中奋起

( 本章字数:29897)

    困难压不倒我,坚忍的毅力足可战胜一切。
                 ——达·芬奇
     
对成功的渴求
    珍视你的梦幻与憧憬吧,因为它是你心灵的结晶,是你成功的蓝图。
          ——拿波林·希尔
    很多年前,考古学家在发掘埃及古墓的时候,偶然在一片碎木下发现了一些植物种
子。经过栽培,3000年前的种子竟然生根发芽,茁壮生长!而芸芸众生——当他们尚未
认识到自己的潜能时——难道会注定要在失败的阴影和绝望的幽暗中终其一生吗?难道
我们心怀希望的种子,成功的渴求,就不能冲破逆境与不幸的铁甲吗?看一下合众社
1984年5月23日播发的这个故事,你也许会从中有所启发。
    玛丽·哥罗达小时候学不会阅读和写作,专家们断定她智力迟钝。青少年时期的哥
罗达又得到一个绰号:“无可救药的家伙”,并被送去教养两年。可就在教养所这个禁
闭之地,玛丽开始奋起学习。她每天伏案攻读16个小时。老天有眼,她终于拿到了高中
毕业证书。
    但厄运却接踵而至。离开教养所后她先是未婚先孕,两年后再次怀孕。接二连三的
打击几乎摧毁了她好不容易才获得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父亲的帮助和支持下,玛丽重
新振作,将所丧失的又追了回来。
    在极度拮据的境况下,玛丽投身于慈善事业。最后靠微薄的收入,她收养了7个孩
子。这期间她开始学习社区学校的课程,结业后她又考入奥班尼医学院。
    1984年春,俄勒冈州。玛丽·哥罗达·路易斯——她现在已经结婚了——气度非凡
地走入毕业典礼会堂。当她伸手接过那蕴含着她的自信与坚韧的证书时,没人能猜出玛
丽心中的万千涟骑。这一纸证书向整个世界宣告:这里,在这个星球上一处不起眼的地
方,站着一个敢于执着子遥远梦想的人,一个向整个世人昭示我们人类非凡卓绝的人—
—这里站着玛丽·哥罗达·路易斯:医学博士。
                    (詹姆斯·伊·科纳)
     
最好的球员
    苦痛无可避免,如何承受全看你了。
            ——出处不详
    高年级生布朗·霍斯顿,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篮球队的佼佼者,最后将球传给布莱
·瑞弗斯,看着这个肤色白皙、羞涩腼腆的新生将球投入篮筐。这两个俄州大学牛仔队
的球员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准备晚上迎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篮球队。这时他们看到
牛仔队的教练艾迪·撒顿向球场走来,旁边跟着一个推轮椅的男人,轮椅上坐着个孩子。
    艾迪·撒顿叫停了两人的训练,说道:
    “我想让你们认识认识司各特·卡特和他的父亲迈克。”
    “嗨!伙计!”轮椅上的小男孩欢快地叫道,摇着细瘦的小胳膊。他看上去快12岁
了,戴着一副和他苍白凹陷的小脸不相称的黑边角质架大眼镜,棒球帽盖住他头发稀疏
的小脑袋。他左腿的运动裤下露出小半截塑料假肢。
    撒顿解释说,司各特因患骨癌而截肢。接着他问司各特是不是想对他的球员说些什
么。
    球员们在想他会提到自己的疾病。但出乎竟料,司各特耸耸肩,蹙着小脸说道:
“嗯,我不知道,教练,我的话没能给足球队带来什么好运。他们上个赛季一场也没有
赢。”
    球员们先是静默,继而所有的人都大笑起来。
    “小家伙有胆量。”霍斯顿在想。
    而新生瑞弗斯尤其对司各特的沉静自信肃然起敬。这个脑腆的中锋第一次出席新闻
发布会时,一个问题让他结结巴巴回答了半天。他当时满脸通红,琢磨着在这些运动员
面前讲话需要的勇气。
    司各特有两个哥哥。他生来就喜欢运动,他过去经常和爷爷波尔及伯伯汤姆一起钧
鱼,不过那两人都已故去。司各特和父母住在图士拉,父亲是个律师,母亲名叫波拉。
    有一阵小司各特老说他左膝疼痛,卡特夫妇还以为那是运动扭伤。后来医生说那是
恶性肿瘤,必须动大手术摘除。听到噩耗,迈克和波拉相对而弧K靖魈乜纯锤改福?
着医生假装生气地说:“我真不明白他们为何要哭哭啼啼,我不就是坏一条腿嘛。”
    司各特挺住了10个月腹痛如绞的化疗。当从腿部手术苏醒过来家人问他感觉如何时,
他回答道:“救救我!我再也不能站起来了。”
    1991年12月的一个夜晚,牛仔队战胜了伯克利分校队。一周后又迎战弗琴查大学队。
那天牛仔队的静水体育馆里座无虚席。比赛开始正要跳起争球的那一瞬,牛仔队副教练
比尔·赛夫迈克·卡特正竭力挤着想把司各特弄进球场。他于是凑到撒顿的耳边说:
    “瞧,他们来了。”
    “如果小家伙想坐到球员席上,最好让他挨着我。”撒顿说道。
    赛夫向迈克转达了撒顿的邀请。司各特兴奋地跳起来。他坐在球员旁边兴高采烈地
欢呼大叫。这时候正值布朗·霍斯顿下场休息。
    布朗·霍斯顿少年时代是在堪萨斯城严酷的街头度过的,现在成了身价不菲的球星,
他和球迷乃至队友都很疏远。
    司各特开始拿话刺激霍斯顿,说他在场上用肘捅了对方的中锋一下。
    “你以为你力气大了不起。可我看打起球来就像个玩具熊!”
    霍斯顿咬紧了下胯。这个病殃殃的小家伙敢指指点点我的技术?!但他马上领会了
司各特嘲讽的微笑。
    “走着瞧!”霍斯顿反唇相讥,“你将会讨厌看到这只玩具熊的!”
    这场比赛牛仔队取得了第十九场连胜。撒顿带着司各特跟着其他球员走进更衣室。
司各特用手摩掌着一个球员的光头说道:
    “你们应该都剃成光头。”
    看到他的队员们马上接受了司各特的提议,有个念头突然在撒顿脑中一闪。
    “你正好是我们球队的吉祥物,”这个英俊而略带忧郁的教练慢吞吞地说。“以后
每次主场比赛你都坐在队员席上怎么样?”
    司各特睁大了眼。这一次,他不再闹闹嚷嚷的了。
    “这事就这么定了。”教练说道。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仪式:每次比赛,司各特都坐在队员席上。每个牛仔队员下场离
开时都要抱他一抱。到1月初的时候,球员们都离不开司各特了。
    有天晚上司各特和父亲在收听一场比赛实况重播。节目主持人提议从牛仔队中选出
一位“最佳球员”。
    “爸爸,要是以我们的名义设奖,你看怎么样呢?”司各特说道。于是父子俩制作
了一个证书,证书开头印着“司各特最佳球员奖”。该奖将授予为球队立下汗马功劳的
队员。2月份的比赛牛仔队输给了科罗拉多大学队。司各特看到6号考奈尔·海克切在场
上的三次偷袭,就给他起了个“牛仔队飞贼”的绰号。另一球员因笑话满腹幽默风趣而
获“消磨时光奖”。队员们喜欢这样的称号,把它们写上纸条贴在更衣室和寝室里。
    1992年2月初,牛仔队在国内大学篮球联赛的名次已上升到第2位。而此时主要得分
手布朗·霍斯顿却因手腕严重扭伤,只得退出比赛。密苏里大学队以66:52战胜牛仔队,
牛仔队已经连输4场了。
    撒顿深知下一场对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比赛中若缺了霍斯顿,牛仔队的日子会很不好
过。赛前他问霍斯顿可不可以上场。
    “够呛。”年轻的球星指着肿起的左踝咕哝道。
    司各特摇着轮椅,来到霍斯顿面前,逗他道:“如果你不上场,我想我替你比较合
适。”
    霍斯顿噎住了。司各特的嘲讽刺激着他。自己不过是脚踝扭伤,可这孩子截去了半
条腿!他幽默地捅了捅司各特说:“我会打一场最出色的比赛——为你。”
    当晚终场哨声吹响时,牛仔队以72:51战胜内布拉斯加队。布朗·霍斯顿一人独得
17分。没有人能想象到他所承受的痛苦。
    赛后司各特摇着轮椅来到运动员更衣室,嚷道:“今晚的最佳救员奖属于那个不怕
苦痛毫不畏缩的哥们,我崇拜他。他一心为的是他的球队,他是我的朋友。”奖状上是
司各特歪歪扭扭的字体:“奖给布朗·霍斯顿。”
    霍斯顿走到司各特身边,泪光闪闪。“谢谢你。”他咕哝着,又马上退到一边去了。
    牛仔队本赛季最后一场主场比赛结束后的一周,当霍斯顿缓步走向球场时,场上的
人向他欢呼致意。这个即将毕业的高年级生终于吐露了他许久来未曾说出的话,他用长
而有力的臂膀紧抱着瘦弱的司各特,热泪盈眶,他伏耳对司各特说:“我爱你,宝贝。”
司各特答道:“我也爱你,霍斯顿。”
    那段时间司各特充满希望。他可以拄着双拐行走了,肺和骨骼也未发现新的癌肿,
医生说只要肿瘤不再光顾,司各特可以避开化疗,甚至又可以游泳和钓鱼了。
    然而有一天医生打电话告诉波拉说,司各特脊椎骨上又发现恶性肿瘤,需要一次痛
苦的大手术,之后还得从脖子到臀部用支架固定半年,还得接受更多的放疗和化疗。
    波拉一直在努力促使儿子对病情持乐观态度。司各待听到这个消息后只轻轻地点了
点头。但当波拉不住地抽泣时,他抱紧她,像妈妈似地摇着一根手指:“妈妈,这会儿,
咱们不能失去信心。”
    司各特却关心着别人的痛苦。一天在医院走廊里看到一个浑身发抖的小男孩被放到
轮椅里,他对波拉说:“下回再有人说要为我祈祷的话,我要告诉他们为那个小男孩祈
祷吧!我会好起来的。”
    波拉和迈克常常给孩子们讲起上帝的众神。司各特每每表现出的热诚宽厚和仁爱之
心,都让卡特夫妇确信,这孩子已经懂得一己私欲之上,另有真义永存。
    司各特最近病情的恶化使牛仔队队员们焦灼不安。而当他们得知医生不能通过手术
摘除所有的癌肿——因为那样会使司各特截瘫——时,他们的悲哀愈发深切起来。
    撒顿教练很想为司各特做点什么有特别意义的事情。一天他一闪念间按司各特的身
材定做了一套牛仔队的训练服,寄给司各特。
    “我猜这意味着我是一名真正的牛仔队队员了。”司各特在电话里说。
    “你一直是牛仔队的队员,我的孩子。”撒顿保证道,“你具有不屈的战士精神。”
    布莱特·瑞弗斯更是深深地为司各特坚定而快乐的情绪所感染。霍斯顿毕业后,中
锋瑞弗斯成了牛仔队的核心队员,然而这个大二的学生尽管在场上表现得沉着自信,他
在其他场合却落落寡合,抑郁不欢。
    1993年末一个寒冷的夜晚,牛仔队迎战密苏里队。司各特在医院里看电视转播,终
场前2秒钟,比分64:61,牛仔队落后3分。这时候教练示意瑞弗斯把球传给边锋,然后
由后卫远投3分。然而瑞弗斯却径直投向篮筐!“嗖”地一声,球随着终场的哨音应声
入网。45英尺开外这不可思议的一投,使牛仔队赢得宝贵的3分。加时赛中牛仔队终于
以77:73力克对手。
    在那令人眩晕的一瞬,瑞弗斯觉得自己拥有了他从司各特身上看到的勇气和自信。
他多么想把这一切说与司各特听,可是司各特却不在他身边。
    一周之后,600余名球迷、新闻记者和球员的家人欢聚一堂,在学生联合会中心举
行篮球队每年一次的宴会。欢宴将尽,瑞弗斯静静地坐在上首。他面前征程漫漫——也
许是他一生中最坎坷的长路。
    撒顿走向前台宣布瑞弗斯想对大家说些心里话。
    瑞弗斯站在前台,下面一片静寂,偶尔听到玻璃杯的叮叮当当声。这个腼腆的球星
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忽然他看到聚光灯外司各特一家正微笑注视着他。
    “司各特·卡特激励着咱们球队的每一个人。他向我表明,决心和毅力就是一切。
我深深地感谢他。”瑞弗斯说道,他的声音颤抖着。
    瑞弗斯招呼司各特上台,司各特拄着双拐蹒跚着走来。瑞弗斯举起一个篮球,上面
歪歪扭扭地写着:“致胜一投——俄克拉何马对密苏里——1993年2月24日。”
    “这个篮球归我了。因为我曾用它在对密苏里队的比赛中攻入致胜一球。这是属于
我的殊荣。”
    撑着双拐的司各特被瑞弗斯宽阔的臂膀拥抱着。瑞弗斯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整
个屋子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1993年10月初,司各特的脊柱上又发现新的肿瘤。这意味着将阻塞他的脊索,意味
着腰部以下将失去知觉。此外,癌肿还扩散到脑部和肺部。
    “这下完了,这孩子够呛能活到感恩节。”医生这样告诉司各特的父母。
    忧惧——自从夫妇俩第一次听到癌症这个词时——在他们心中就生根了,他们现在
需要的是积聚生离死别的勇气。
    迈克夫妇小心翼翼地把坏消息告诉了司各特。这个瘦弱的少年安静地听着父母的诉
说。他最后说道:“我在天堂又可以见到汤姆叔叔了。我会和他,和波尔爷爷一块儿钓
鱼。”
    感恩节那天,一辆大篷车在图士拉卡特家门前停下。
    “你知道是谁来了吗?!”波拉向病卧在床的儿子嚷道。司各特微笑着看着牛仔队
的队员、教练和他们的家人鱼贯进入客厅。
    腰部以下瘫痪的司各特因大剂量地服用类固醇而水肿。抑制脑瘤发作的药物使他说
话变得艰难。然而这一瞬间他的脸上闪闪发光。“你明晚会赢的,”他对瑞弗斯说,
“因为我要去看比赛,去为你加油。”
    第二天傍晚,牛仔队迎战普罗维登斯学院队。尽管挤满了人,牛仔队的队员座席上
仍空出一个位子。整个上半场牛仔队打得毫无生气。
    撒顿摇了摇头。也许依靠司各特来鼓舞士气业已失灵?然而他仍然希望这个孩子能
带来又一场胜利。
    忽然,从场下观众的喧闹声中,撒顿听到轮椅的吱吱声。他转过身,看到迈克·卡
特正推着司各特向前来。司各特已不能坐起来了,他斜靠在轮椅上,支着脑袋看比赛。
牛仔队队员蓦地感到:“司各特来了!现在我们要为他而战!”牛仔队最终以113:102
战胜对手。高年级后卫布鲁克·汤普生一人独得33分:司各特苦汤普生道:“打得是不
赖,可最后一个球你怎么没进?!”(无论如何,这是司各特最后一次嘲讽了。)
    接下来牛仔队队员挨个走过司各特面前,司各特苍白瘦弱的小手举在半空。每个队
员都伸出汗湿的手掌抚摸他。这一次小司各特耗尽了生命中最后一息。
    诀别的时刻终于到来。1993年12月2日,在牛仔队与亚利桑那州篮球队开赛后几分
钟,司各特在家人面前停止了呼吸。他身旁放着一枚饰章,上面写着: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守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
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照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不但赐给
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圣经·新约·提摩太后书》4章7节)
    牛仔队的队员们来了,他们为司各特抬棺送灵。司各特被葬在他曾经和爷爷、叔叔
一同钓鱼的小溪旁。入殓时,他穿着牛仔队的黑色运动服。“愿他灵魂安息。”波拉和
迈克对眼睛红红的撤顿教练和球员们说。
    后来每当撒顿看到座席上那个人去席空的位子时,心里不由涌起一阵悲哀,看到球
员抑郁萎靡时,他常常回想起球队的“司各特奖”。最佳球员——他告诉他的队员——
就是不畏任何艰辛,拼搏到生命最后一息的人。这样的球员才珍视他的球队和他的球迷,
而他对上帝的无上忠诚使他从不畏缩。
    他告诉他的队员,司各特·卡特将永远是他心中最佳运动员的典范。
                        (苏姗妮·恰茵)
     
从不说他做不到
    成功来自使我们成功的信念。
          ——维吉尔
    我的儿子琼尼降生时,他的双脚向上弯弯着,脚底靠在肚子上。我是第一次做妈妈,
觉得这看起来很别扭,但并不知道这将意味着小琼尼先天双足畸形。医生向我们保证说
经过治疗,小琼尼可以像常人一样走路,但像常人一样跑步的可能性则微乎其微。琼尼
3岁之前一直在接受治疗,和支架、石膏模子打交道。经过按摩、推拿和锻炼,他的腿
果然渐渐康复。七八岁的时候,他走路的样子已让人看不出他的腿有过毛病。
    要是走得远一些,比如去游乐园或去参观植物园,小琼尼会抱怨双腿疲累酸疼。这
时候我们会停下来休息一会,来点苏打汁或蛋卷冰淇淋,聊聊看到的和要去看的。我们
并没告诉他他的腿为什么细弱酸痛;我们也不告诉他这是因为先天畸形。因为我们不对
他说,所以他不知道。
    邻居的小孩子们做游戏的时候总是跑过来跑过去,毫无疑问小琼尼看到他们玩就会
马上加进去跑啊闹的。我们从不告诉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跑,我们从不说他和别的孩
子不一样。因为我们不对他说,所以他不知道。
    七年级的时候,琼尼决定参加跑步横穿全美的比赛。每天他和大伙一块训练。也许
是意识到自己先天不如别人,他训练得比任何人都刻苦。虽然他跑得很努力,可是总落
在队伍后面,但我们并没有告诉他为什么。我们没有对他说不要期望成功。训练队的前
7名选手可以参加最后比赛,为学校拿分。我们没有告诉琼尼也许会落空,所以他不知
道。
    他坚持每天跑4~5英里。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他发着高烧,但仍坚持训练。我
一整天都为他担心。我盼着学校会打来电话让我去接他回家,但没有人给我打电话。
    放学后我来到训练场,心想我来的话,琼尼兴许就不参加晚上的训练了。但我发现
他正一个人沿着长长的林荫道跑步呢。我在他身旁停下车,之后慢慢地驾着车跟在他身
后,我问他感觉怎么样,“很好。”他说。还剩下最后两英里。他满脸是汗,眼睛因为
发烧失去了光彩。然而他目不斜视,坚持着跑下来,我们从没有告诉他不能发着高烧去
跑4英里的路,我们从没有这样对他说,所以他不知道。
    两个星期后,在决赛前的3天,长跑队的名次被确定下来。琼尼是第六名,他成功
了。他才是个七年级生,而其余的人都是八年级生。我们从没有告诉他不要去期望入选,
我们从没有对他说不会成功。是的,从没说起过……所以他不知道,但他却做到了!
                        (凯西·拉曼库萨)
     
动人的一课
    没有伟大的意志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我10岁的小女儿莎拉曾给我上了一堂有关勇气的课。莎拉一只脚先天肌肉萎缩,不
得不依靠支架活动。一个明媚的春天清晨,她回家对我说她参加了户外体育比赛——一
个包括跑步及其他竞技项目的比赛。
    看着她的腿,我飞快地转动脑筋,想说些——正像许多名教练在队员面临失败时所
要讲的那样——鼓励我的小莎拉的话。然而我的话还未出口,莎拉仰起头说:“爸,我
跑赢了两场比赛!”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莎拉接着说:“我比他们有优势。”
    啊哈!我明白了,她肯定是可以比别人先跑几步,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得此照顾……
可是我正要发话,莎拉又说:“爸爸,我没有先跑。我的优势是我必须比她们努力得
多!”
    这就是勇气!这就是我的女儿莎拉。
                     (斯坦·弗来格)
     
14级台阶
    逆境使人坚强。
            ——佚名
    据说,一只猫有9条命,我相信这个。因为我虽然不是猫,竟然也能活过3次。
    1904年11月一个明朗寒冷的冬日,我出生了。我们兄妹8人,我排行老六。父母都
是农民。我1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境愈发贫寒。母亲留在家里煮饭做菜,我们则
外出做事,收入菲薄,生计维艰。
    后来我们长大成人,娶妻嫁人,各过生活。一个姐姐和我留在母亲身边照顾她。母
亲晚年瘫痪在床,60多岁就过世了。不久后姐姐嫁了人,一年后我也结了婚。
    这时的我初享生命的甘美:幸福快乐,身体棒棒的——我还是个很不错的运动员呢。
我在圣·乔西有份很不错的工作,有一双活泼可受的女儿,在圣·卡洛斯半岛有我美丽
的家园,温馨的家庭。
    对我来说那时候生活就像甘醇的美梦。
    但这好梦并不长久,它变成了恶梦——夜深惊醒,冷汗淋漓。我患上了慢性进行性
运动神经疾病,先是右臂和右腿,继而左臂和左腿,都被恶疾侵袭。
    这开始了我的第二次生命……
    尽管疾病缠身,凭借设在车里的一副特殊装备,我依然每天开车上班下班。后来是
14级台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我的健康还有我的乐观情绪。
    好笑?可真的是这么回事。
    我们家从车库到厨房之间有14级楼梯,这十数阶必须之地就成了我生命的量规。它
们是我生命的码尺,是我向继续生存进行挑战的寄身之所。我曾想如果那一天——当我
举步维艰,再也不能跨越哪怕一级台阶——来临,我爬也会把它爬完,直至耗尽最后一
息。到那时我会承认自己失败,会躺下来,等待死亡。
    所以我坚持工作,坚持爬越这14级台阶。日月如梭,光阴茬冉,我的女儿们上了大
学,又各自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在我美丽的家园,只剩下我和老伴——哦,还有那14级
台阶。
    你也许会认为我是个充满勇气和力量的人——错了。我是个破子,步履蹒跚,幻梦
破灭。是那14级辛酸的台阶支撑着我不至于迷乱,使我没有撇开妻子、工作,还有我的
家园。
    当我缓慢而痛苦地迈上一级又一级的台阶,我常常停下来歇一阵。有时候思绪会回
到美好的往昔——那时我在体育馆工作,打高尔夫球、滑冰、游泳、跑步、跳高……可
现在孱弱的身躯几乎不能征服几级楼梯。
    年事渐高,我愈发地绝望和沮丧,我敢说当我向我的老伴和朋友阐述我的人生哲学
时,他们都会感到厌倦和不快。我愈发相信上帝指派我到这世间就是为了含辛茹苦。有
9年了,我随身带着十字架。只要还能爬登这14步台阶;我都会带着它的。
    我已漠然于圣经中的慰藉之词了。“就在一瞬时,眨眼之间(号筒未次吹响的时候,
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我们也要改变。”(《新约·哥林多前书》15
章52节)这就是我在人世间的初次和第二次生命。
    1971年8月的一个漆黑的夜晚,我开始了第三次生命的航程。事情来得太突然,我
一点准备也没有。依稀记得那天早晨我去上班,觉得走下这14阶楼梯要比以往艰难得多。
想到回家后还要爬一遍,心中不禁发怵。
    当晚下起了雨。我驾着车行驶在一条人迹罕至的路上,狂风骤雨肆肆地抽打着车身。
突然,我手中的操纵杆痉挛了一下,汽车猛地向右拐去,接着我听到一声可怖的声音—
—轮胎爆裂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车停在光滑的路边,蓦然觉得这下走投无路了。
我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换个轮胎——绝对不可能。
    兴许能等来一辆过路车?但这念头很快就消失了。这样的天,怎么会有别的车呢?
我不能坐以待毙。我记起来路边不远的地方有户人家,于是发动汽车,慢慢地开到一个
泥泞的路口,拐了进去。谢天谢地,窗户的灯是亮着的!我停下车,按了按喇叭。
    门开了。一个小姑娘走出来,瞅着我。我摇下车窗,说我的车胎爆了,需要人来帮
助换掉。因为我无法活动,自己没能力换。
    小姑娘走回屋,不多会儿,她穿着雨衣、戴着雨帽出来了。后面跟着个男人,那男
人向我热情地打了招呼。
    我坐在舒适的车里,浑身干松。而那个男人和小姑娘却在暴风雨中为我换车胎。我
心中深为不安。我会给他们报酬的。雨小了些,我摇下车窗,看他们工作。我觉得他们
干得太慢了,让人心焦。我听到车子后部金属的碰击声。小女孩说道:“爷爷,给你千
斤顶。”老人嘟哝着答应了一声,车身慢慢地升起了。
    接着车后是一阵叮当声,摇晃和低低的话语。车终于修好了。千斤顶收回的时候,
车身颠簸了一下,我听到车盖合上的声音,接着看到祖孙俩站在我车窗跟前。
    老人穿着雨衣,弓着腰,看上去年老体弱。那个小女孩我觉得也就8~10岁的样子。
她抬起小脸望着我,笑嘻嘻地。
    老人道:“这鬼天气,车子最容易出毛病。不过现在,你的车修好了。”
    “太谢谢你们了,”我说,“该怎样酬答你们呢?”
    老人摇摇头,“不用客气。西西娅说你的腿有毛病,不方便。我们很乐意帮忙,我
想这事碰上你你也会这么做。不需要什么酬谢,我的朋友。”
    我递出一张5美金的钞票说:“不,我得按我的方式来。”
    老人无动于衷。小女孩靠近车窗轻声对我说:“我爷爷是个盲人,他看不见。”
    接下来的几秒钟像是凝固了。不安和羞愧噬咬着我,我的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
憾。一个失明的老人和一个年幼的女孩!在黑暗中摸索着,用冷冰冰、湿漉漉的手指辨
别螺丝和工具,来为我修车!而这黑暗对老人来说,是直到死亡也无从解脱的无边的黑
暗。
    他们在凄风冷雨的深夜为我换了一个轮胎,而我却和我的双拐坐在温暖舒适的车里。
我的残疾!他们向我道了晚安,回家去了。我不知道我在那里坐了多久。我深深地陷入
内省,发现了自己身上一些令灵魂难以安宁的品质。
    我认识到自己沉溺于自怜、自私之中,对他人漠不关心,思想颓废……
    我坐在那时祈祷着。怀着深深的谦卑。我祈祷勇气和力量,祈祷人与人之间的深切
理解,祈祷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缺点,祈祷能够具有这样的诚心,能在日课中坚持不辍
地祈求心灵的帮助来克服这些缺点。
    我祈祷上帝赐福于那个失明的老人和他的小孙女。最终我驾车离开,头脑如麻,灵
魂谦卑。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
的道理。”(《圣经·新约·马太福音》7章12节)
    从那以后,这条先知的告诫对我而言,已不单单是圣经的一纸文字,它成了我努力
奉守的生活准则。尽管遵循起来往往很难,有时让人灰心丧气,有时让人耗时费钱,但
它的价值毫无疑义。
    现在我每天不仅要登越那14级台阶,而且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也许有一天,我会
为一个盲人——一个像我从前那样的瞎人——在深夜更换轮胎的。
                      (海尔·曼怀瑞)
     
留下美丽,让痛苦消失
    在最后一个瞬间,总有一个以前不存在的理由——即:不可能再犹豫了。
        ——乔治·爱略特
    亨利·玛西蒂尽管比奥古斯特·瑞奈小28岁,但这两位艺术家却是忘年之交,形影
不离。瑞奈在生命的最后10年因病而足不出户,玛西蒂每天都会去看他。
    有一天玛西蒂看到瑞奈在画室工作,每画一笔都伴着剧痛,他不禁脱口而出:“这
么受罪为什么还要画个不停呢?奥古斯特?”
    瑞奈简单地回答道:“把美留下,痛苦就会远去。”
    直到死的那一天,瑞奈仍在作画。他最著名的作品《浴者》完成于他去世前的两年,
而当时他患此致人残废的疾病已14年了。
                   (摘自《隽永小品》)
     
奇迹之桥
    没有一件工作是旷日持久的,除了那件你不敢着手进行的工作。那样它就会成为一
种梦魇。
         ——波德莱尔
    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间河流的布鲁克林大桥是个地地道道的机械工程奇迹。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这座雄伟大桥的设
计。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趁早放弃这个天方夜谭般的计划。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
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确信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构思着建桥的方案,琢磨
着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他们设法说服银行家投资该项目,之后他们怀着无可遏止
的激情和无比旺盛的精力,组织工程队,开始施工建造他们梦想的大桥。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
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严重受伤,无法讲话也不能走路了。谁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
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然而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
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忽然一闪念想出一种能和别人进行交流的密码。他惟一能动的是一
根手指,于是他就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
和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发号施令,直
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摘自《金色的种子》)
     
真正的高度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
             ——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查尔斯·A·比亚德
    他的掌心在出汗,他需要毛巾来擦攥紧的手。一杯冰水可消解他的干渴,但不能消
除他的紧张。身下所坐的太空垫和今天他所面临的国家奥林匹克比赛同样让人焦灼。横
竿定在17英尺,比他个人最好成绩高3英寸。米奇尔·斯通面临着他撑竿跳高生涯中最
富挑战性的时刻。
    尽管最后一项跑步比赛一个小时之前就已结束,但看台上仍挤满了大约2000多人。
撑竿跳是所有田径比赛中真正富有魅力的一项,它把体操优雅的姿态与健美身体的力量
完美结合起来。它还具有飞的特色。飞到二层楼那么高这种想法,对于观看这项比赛的
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今天,此时此刻,这不但是米奇尔的现实与梦想,而且是他
的追求。
    米奇尔记事起就梦想着飞翔。他妈妈给他读了许多关于飞行的故事。那些故事总是
讲飞翔天空,鸟瞰大地。母亲读到细节时的兴奋和激情使得米奇尔的梦想充满了神奇的
色彩和动人的美丽。米奇尔让他的梦想得以重现。他将使乡间的小路变短。在脚下,他
能感觉到岩石和土块。当他沿着金色的麦田跑步时,他总要超过经过身边的机车,就在
此刻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从地面腾空,像鹰一样高飞。
    无论飞到哪里,他都难忘母亲的讲述,无论飞向何方,总有一双敏锐和充满慈爱的
眼睛注视着他。而父亲却不是个梦想家。伯特·斯通是个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他推
崇辛勤和汗水。他的座右铭是:“想要什么,那就为之努力吧!”
    从14岁起,米奇尔就那么做了。他开始了一项周密详细的举重训练。他隔一天练举
重,隔一天练跑步。训练计划是由教练也即他的父亲细心制订的。米奇尔的执着、决心
和严格训练都是父亲一手调教的。米奇尔是个优秀的学生,又是独子,他常帮着父母干
农场中的杂活。米奇尔为完美而奋力拼搏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但是他的信念,而
且是他的激情。
    母亲米尔德里德·斯则希望儿子的训练能轻松一些,想让儿子仍是那个充满自由自
在梦想的小小孩子。她曾试着同米奇尔和米奇尔的父亲谈论此事,但她丈夫马上打断了
她,说:“想要得到,就必须努力。”
    时至今日,米奇尔撑竿跳所取得的全部成绩似乎都是对他努力训练的回报。如果米
奇尔对越过17英尺的横竿感到震惊或自满的话,你心中自有体会。一落到充气垫上,落
到人群的脚下,米奇尔就马上为他的下次试跳作准备。他似乎忘记了他刚刚以一英尺的
优势越过他个人的最好成绩,忘记了在这场撑竿跳比赛中,他是最后的两名竞争选手之
一。
    当越过17英尺2英寸、17英尺4英寸的高度时,他竟出奇的理智。不懈的准备和决心
是他的远见。躺在垫子上,他听到人群的惋惜声,知道另一名选手的最后一跳已经失败。
他知道最后的时刻来临了。只要跨过这个高度就可以稳获冠军,而小小的失误又会使它
屈居亚军。这并没有什么可羞耻的,然而米奇尔不允许自己失败。
    他在草地上翻滚了一下。指尖上举,祈祷了三次。他拿起撑竿,稳稳站定,踏上他
17岁的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跑道。
    然而这次他感到跑道和以前不同,它让他感到片刻慌张,就像被水浸透了的干草捆。
横竿被定在比他个人成绩(最好成绩)高18英寸的位置上,那距全国记录仅1英寸。他
这么想着,感到剧烈的紧张和不安。他想放松起来,但无济于事,反倒使他更紧张。怎
么会这样?!他。他愈发紧张——或者说是恐惧。怎么办?他从未经历过这种体验。他
内心深处无时不在想着母亲。现在怎么了?母亲会怎么做呢?很简单,母亲常告诉他这
样的时候做一下深呼吸。
    他照这么做了,紧张从腿上消失,他把撑竿轻轻地置于脚下。他伸开胳膊,抬起身
体,微笑拂动,飘然逝去。一道冷汗沿着脊背流了下来。他小心地拿起撑竿,心脏怦怦
在跳。他想观众一定也是屏住呼吸,四周静寂。忽然他听到远处几只飞翔的知更鸟的歌
声,他飞行的时刻到来了。
    他开始全速助跑,跑道与往日不同又很熟悉。地面就像他常梦到的乡间小路。岩石、
土块、金色麦田纷纷涌入脑海。他做了一下深呼吸,一切顺理成章,他飞了起来。毫不
费力,就像在童年的梦幻中。只是这次,他知道不是在做梦,这是真的。一切似乎都在
以慢动作进行着,他感到周围的空气那样纯净,那样新鲜。米奇尔以鹰的威严在翱翔。
    不知是看台上的人们的欢呼声还是落地时的重击声使米奇尔重新清醒。鲜亮的暖洋
洋的阳光照在脸上。他知道他只能想象母亲脸上的微笑。父亲也可能在笑,甚至在开怀
大笑。当父亲激动时,他会微笑或咯咯地笑。米奇尔不知道他的父亲正在搂着妻子大哭
呢。是的,坚信“想得到什么,就必须努力去做”的伯特·斯通像孩子似地在妻子怀中
抽噎呢,米尔德里德从未见到过丈夫哭得如此厉害。她知道那是自豪的泪水。米奇尔马
上被人群包围,人们与他拥抱,祝贺他生命中辉煌的成就。他跳越了17英尺6.5英寸的
高度:一项全国乃至世界的青年锦标赛记录。
    鲜花、奖金和传媒的关注将改变米奇尔日后的生活。这一切不是因为他赢得全国青
年赛的冠军并打破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也不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最好成绩提高了9.5英寸,
而只是因为米奇尔·斯通是个盲人。
                       (戴维·奈斯特)
想想这些
    在获致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
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海伦·凯勒
    滑雪教练员彼得·赛伯特首次透露他将开创一个新的项目时,大家都认为这简直是
天方夜谭。站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一个山顶,赛怕特表述了那个从12岁就伴随他的梦想,
开始向世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进行挑战。赛伯特的梦想——高台跳雪——现在已经成为
现实。
    ●年轻的伊内蒂·比萨刚从按摩学校毕业后想在加利福尼亚美丽的蒙特雷地区见习
接诊。当地的按摩机构告知该地按摩师为数众多,但却没有那么多的病人。于是在4个
月中,比萨每天用10个小时挨家挨户地毛遂自荐,上门服务。他总共敲响了12500扇门,
和6500个人谈并邀请他们到他未来的诊所就医。作为对他的毅力和诚挚的回报,在接诊
的第一个月,他就医治了233名病人,并创下了当月收入72000美元的记录。
    ●开张的第一年,可口可乐公司仅售出了400瓶可口可乐。
    ●超级球星迈克尔·乔丹曾被所在的中学篮球队除名。
    ●瓦尼·格林斯基17岁时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他想从事足球或冰球而出人头地。
他最初爱好冰球,但是当他努力训练时,他被告知体重不够。172磅是标准体重,而他
只有120多磅,会在冰场淘汰的。
    ●赛拉·霍兹沃斯10岁时双目失明。但她却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登山运动员。1981年
她登上了瑞纳雪峰。
    ●瑞弗·约翰逊,十项全能的冠军,有一只脚先天畸形。
    ●赛乌斯博士的处女作《想想我在桑树街看到的》被27个出版商拒绝。第二十八家
出版社——文戈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并售出600万册。
    ●里查德·贝奇只上了一年大学,之后接受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的培训。20个月后
他羽翼初丰,却辞了职。后来他在一份航空杂志社任编辑,旋即破产。失败接踵而至。
当他写出《美国佬生活中的海鸥》一节时,他仍然觉得前途未卜。书稿搁置8年之久—
—其间被18家出版社拒之门外。然而出版之后即被译成多国文字,销量达700万册。里
查德·贝奇也因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受人尊重的作家。
    ●作家威廉姆斯·肯尼迪曾著述多篇,但均遭出版商冷遇。直至他的《铁人》一书
一举成名。然而就是该书也曾被13家出版社拒之门外。
    ●我在这本《心灵鸡汤》在海尔斯传播公司受理出版之前也曾遭33家出版社的拒绝。
全纽约主要的出版商都说:“书确实好得很。”“但没有人爱读这么短的小故事。”然
而现在《心灵鸡汤》系列在世界范围内售出了1700万册,并被移译成20种文字。
    ●1935年,《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的一篇书评把乔治·格斯文的经典之作:《鲍
盖与贝思》评论为“地道的激情的垃圾。”
    ●1902年,《亚特兰蒂克月刊》诗歌版编辑退还了一位28岁诗人的作品,退槁上写:
“我们的杂志容不下你如此热情洋溢的诗篇。”那个28岁的诗人叫罗伯特·普罗斯特。
    ●1889年,罗迪亚德·开普林收到了圣佛朗西斯科考试中心的如下拒绝信:“很遗
憾,开普林先生,但你确实不懂得如何使用英语这种语言。”
    ●当艾利斯·赫利还是一个尚未成名的文学青年时,在4年中他每周都能收到一封
退稿信。后来艾利斯几欲停止写作《根》这部著作,并自暴自弃。如此9年,他感到自
己壮志难酬,于是准备跳海,了其一生。当他站在船尾,看着波浪滔滔,正欲跳海,忽
然他听到所有的先人都在呼唤:“你要做你该做的,因为现在他们都在天国凝视着你,
切毋放弃!你能胜任,我们期盼着你!”在以后的几周里,《根》的最后部分终于完成
了。
    ●约翰·班扬因其宗教观点而被关入贝德福监狱。在那里他写出《无路历程》;雷
利爵士在身陷囹圄的13年中写出了《世界历史》;马丁·路德被羁押在瓦尔特堡时译出
了《圣经》。
    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不让暂时的挫刍骺逦颐恰?
                       ——玛丽·凯
    ●托马斯,卡莱尔的《法兰西革命》一书的手稿被朋友的仆人不慎当成了引火之物,
然而卡莱尔只是平静地从头又写出一部《法兰西革命》。
    ●1962年,4名少女梦想开始专业歌手的生涯。她们先是在教堂中演唱并举办小型
音乐会,后来灌制了一张唱片,但未获成功。接着又灌制一张唱片,但销路极差。第3
张,第4张、第5张直至第9张唱片都未能走红。1964年,她们因《侦探克拉克的表演》,
而小有声名,但这张唱片也是订货寥寥,收支仅仅持平。那年年底,她们录制了《我们
的爱要去何方》,结果荣登金曲排行榜榜首。黛安娜·罗丝及其“超级者”组合开始赢
得国人的认可,引起乐坛轰动,声名鹊起。
    ●温斯顿·邱吉尔被牛津和剑桥大学以其文科太差而拒之门外。
    ●美国著名画家詹姆斯·惠斯勒曾因化学不及格而被西部军校开除。
    ●1905年,艾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博士论文在波恩大学未获通过。原因是论文离题
而且充满奇思怪想。爱因斯坦感到沮丧,但这未能使他一蹶不振。
            (杰克·坎菲尔和马克·维克多·汉森)
     
从袖手旁观到热心公益
    上帝拯救那些能够自我拯救的人。
    ——木杰明·富兰克林
    一位平凡的妇女向市政当局提出的一项异常简单的请求,竟使一个乌七八糟的街区
和生活在其中备受折磨的市民们受益匪浅,甚至于改变了弗吉尼亚州罗奈克市民与市府
乃至整个美国和它的人民之间联结和相互影响的方式。
    73岁的芙劳仓·邵希尔并没有掀起以上波澜的意思。她不过是想尽己微薄之力使所
在社区变得更好一些。
    于是她跑到市政厅,向一个满腹狐疑的官员请求借一台割草机去清扫一块杂草丛生
的荒地。
    许多年了,她走过街坊里巷,对那些颓垣危房、毒品黑市和褴褛的乞丐熟视无睹。
1979年的一个礼拜天,在去数堂唱诗班的路上,邵希尔看到一个昏迷的女人躺在杂草丛
生的空地上。她想那人是个瘾君子,于是就走开了,但她脑中却无法抹去那名妇女的影
子。
    她陷入深思。耶稣基督会教导她如何做呢?她回到家叫上儿子帮助那名妇女摆脱了
危险。邵希尔并不知道那妇女的名字和她为什么会昏迷不醒,但这件事使她开始关注社
会下层的惨境、贫困和悲哀。
    这位9个孩子(有一个脑子还有毛病)的母亲决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借来割草
机,清出了一块荒地。
    左邻右舍先是感到好奇,继而加入进来。每到周末,15个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在搬运
垃圾或是割掉空地丛生的荒草。
    市政当局的官员们注意到一向冷漠的邻里关系开始好转。1980年罗奈克市让邵希尔
和她的邻居们参加一项该市与邻近三市合搞的试点工程,目的是帮助市府设立目标,拯
救那些贫苦困顿的人们。
    由于邵希尔和其他和她一样平凡的人们的努力,试点很成功。现在罗奈克市有25个
街区建立了这样的体系。弗吉尼亚州的其他城市也纷纷仿效。罗奈克模式成了全美学习
的典范,政府官员们努力使公民加入到这个体系来。邵希尔和她的组织“西北社区环境
组织”荣获1994年的“总统志愿者行动奖”。该奖由克林顿总统发起,意在表彰改变社
区状况的志愿者的努力。
    但邵希尔说白宫的认可并不代表着成功。成功在于使那些曾是毒品交易的露天市场
变成设施完善的儿童游乐园,在于她的组织能购买住房来作为养育院并能获得市政当局
的资助。
    成功还在于能够吸引支持街区服务的人们提供低息贷款;在于能组织更多的业余人
员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在于获得更多的资助。邵希尔说:“看到孩子们回家真让人高
兴。我知道他们关心什么,我死之后他们会使这个街区保持下去的。”
                        (托尼·维特)
     
4000美元的故事
    张口求人,万事不难。
           ——英国谚语
    女儿简娜读高三时获得作为交换学生到德国学习的资格。我为女儿能有这样的学习
机会感到高兴。但不久负责交换学生的组织通知我们须缴纳4000美元的费用,6月5日之
前交上,离现在只有2个月的时间。
    那时我已离婚,带着3个孩子生活。筹集4000美元简直无从下手。我收入微薄,手
头拮据,没有积蓄,没有贷款的信用,也没有亲戚能借我钱。那当儿我感到非常无助,
好像要我去筹集400万美元似的。
    幸运的是那时我刚参加了杰克·坎菲尔在洛杉矶举办的一个“自尊研习班”。我从
中学到了3样东西:第一,要想得到什么,那就得张口;第二,要想得到什么,那就得
下点决心;第三,要想得到什么,还要采取行动。
    我决定把这3条原则付诸实施。首先,我写了这么一个表示决心的字条:“6月1日
之前愉快地筹集到4000美金供简娜赴德之用”。我把它贴到浴室的镜子上,又复印了一
份放到钱包里,以便每天都能看到。我还填了一张(空头的)4000美金的支票放到汽车
仪表板上(我每天开车的时间很长,这样的提醒很是醒目)。我又拍摄了一张百元面值
的钞票,放大之后贴在简娜床头的天花板上,这样她每天从睁开眼到睡觉之前都有看到
它。
    简娜15岁了,是个典型的南加州的少年。她对如此种种近乎荒诞的想法无动于衷。
我向她和盘托出这一切的缘由并建议她也写上一份表示决心的誓书。
    现在我的决心已经明确,需要采取行动,向人张口了。我一向自给自足,不依附别
人,不向别人伸手。所以对我来说,张口向所认识的亲朋好友要钱已属不易,更何况向
陌生人相求呢!但我决定做一下,于我又有何损?
    我做了一张传单,上附简娜的照片和她为何想赴德学习的陈述。底部留一附单,人
们何以撕下来连同汇款一起在元月一号前寄还我们,我请求5、20、50或100美元的赞助。
我甚至留下一空行,以便赞助者自行填写赞助金额。然后我把这些传单寄给每一位亲朋
好友甚至是点头之交的人。我还寄给我工作的办公室、地方报纸和广播电台几份。我查
询了本地30家服务机构的地址,也给他们邮了些。我甚至给航空公司去信请求他们让简
娜免费乘机赴德国。
    报纸没有刊文帮我呼吁,电台无动于衷,航空公司也回绝了我的请求。但我继续求
助,继续发我们的传单。简娜开始梦想意外之财了。随后的几个星期,我们开始收到资
助了。第一笔5美元,最大的一份馈赠是亲朋好友的800美元。大多数是20或50美元,有
的是认识人寄来的,有的则来自索昧平生的人。
    简娜对这种构思着迷起来,她开始相信这能使她如愿以偿。有一天她问我:“你认
为用类似的做法能让我考到驾驶执照吗?”我保证说可以。她试了试,果然拿到了驾驶
执照。到6月1日时,我们竟收到了3750美元。真让人激动不已。然而尽管不错,对还差
的250美元如何等措,我还是一筹莫展。6月5旧之前还得想法弄到这250美元。6月3日那
天,电话铃响了,是镇上一家服务机构的女士打来的。她说:“我知道我已过了最后期
限,现在是不是晚了点?”
    我回答道:“不晚。”
    “那好。我们真想帮帮简娜。但只能给她250美元。”
    总共加起来有两家机构和23名资助者使简娜梦想成真。在德国的1年中,她给他们
去过好几次信谈她的经历。回国后简娜还在那两家机构作了演讲。对简娜来讲,从9月
到5月在德国沃尔森的交换学生的生活是一段美好的经历。这拓宽了她的视野,使她对
世界和人类有了新的理解。从那以后她在欧洲漫游,在西班牙工作了一了夏季,又在德
国工作了一个夏季。她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作为美国服务志愿队在佛蒙特的一家艾滋
病防治机构工作了两年,现在正在攻读公共健康管理的硕士。
    简娜赴德后一年,我重新寻觅到一生所爱,还是用的那3种方法。我们是在一次
“自尊研究会”上相遇的,结婚后又参加了“夫妻研习班”,之后的7年里我们到各州
旅行和长驻,其中有阿拉斯加州。我们还在沙特阿拉伯住过3年,现在我们住在亚洲。
    像简娜一样,我开阔了眼界,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这一切归功于我学会了对所想
得到或成就的物和事,要一张口、二下决心、三采取行动。
                       (克劳德特·亨特)
     
改变我一生的一次经历
    我已经学会尽可能小心地使用不可能一词。
        ——温何·花·布劳恩
    两三年前,一次经历影响了我的信仰体系,以至于永远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那
时我参与了一个名为“生命之泉”的意在开发人自身潜能的组织。我和其他50人还接受
了为期3个月的“领导才能工程”的培训。某周的例会上,大家提出了一项富有挑战性
的举措,从那天起,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这项举措意在为洛杉矶市1000名无
家可归者提供早餐。此外还要求搞些衣物来分发给他们。最要紧的是,我们还不能自掏
腰包,不能动用本人的一个子儿。
    可是我们中没有一个人在餐饮业或类似行业里工作,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哎呀,
这不是勉为其难吗?”然而我们还被要求在周六上午做好所有这一切。现在已经是周四
了,我更加预感做成这件事简直是太不可能了。我想不光是我一个人如此认为。
    环顾四周,我看到50张板得紧紧的、好像刚刚擦过的黑板的脸孔。没有一个人对怎
么着手这项工作有一点头绪。然而更意想不到的是——既然没有人站出来表态服输,那
我们只好硬着头皮说:“是,可以,我们一定能做到,没问题。”
    于是一个人提议道:“那好,我们要分一下组。一组去搞食物,一组去搞厨具。又
有一个人说:“我家有台卡车,可用来拉家什。”
    “太棒了!”我们叽叽喳喳地叫起来。
    又有人补充道:“还要一组负责招待和募集衣物。”我还未及多想,就被任命为联
络组组长了。
    到凌晨2点钟,我们列出一个单子,写下所能想到的应做的每件事,然后把任务分
配给每个小组。之后回家小睡一会。我记得我把头搁到枕头上时还在念叨:“上帝,我
简直不知怎么办才好,一点头绪都没有……但是我们要全力拼一下。”
    6点钟,我被闹钟吵醒,几分钟后,2名组员来了。我们仨个和组里其他人要试着在
24个小时之内为1000名无家可归者提供早餐。
    我们翻出电话号码簿,给我们列出的每一个也许能帮上忙的人打电话。我第一个电
话打给范恩合作总社。听完我的说明,那边告诉我说他们必须递交一份要求供给食物的
书面材料,而且需要2周才能获准通过。我耐心地解释说我们等不了2个礼拜,我们需要
当天弄来,最好在天黑之前弄到。那个部门经理说她一个小时后给我回话。
    我又给西贝格尔公司打电话,重申了我们的要求。老板爽然同意,真让人喜出望外。
我们一下有了1200个过水面包圈。等给扎基农场打电话想从那里搞到些鸡肉和鸡蛋时,
我的呼机响了,同伴告诉我说他在汉森果汁公司搞到了一卡车新鲜的胡萝卜汁、西瓜汁
及其他种类的鲜果菜汁,汉森公司愿意把它们捐赠出来——这就像一个明确的本垒打让
左右卫忙乱起来。
    范恩合作总计的部门经理回电话说她为我们搞到了各类食品,包括600个面包。10
分钟后又有人打来电话说他们打算捐献500个玉米煎饼。实际上,每10分钟都有一个组
员打来电话告知他搞到了多少多少的东西。“哦,难道我们真能把这桩事办好吗?”我
不禁想。
    经过18个小时的紧张工作,我最后在半夜时驱车到翁绍尔面饼圈公司去拉800个面
饼圈。我把它们小心地码在客货两用车车厢的一边,这样我就有地方去装那1200个过水
面包圈(我已定好5点钟内去拉它们)。
    经过几个小时必要的休息,我跳进车里,在西贝尔格公司的催促下,装上那些过水
面包圈(这时候我的车子闻起来像个面包炉)。然后直奔洛杉矶。已经是周六早上了,
我真有些疲惫不堪。5点45分,我把车开进停车场,看到组员们在搭设工作炉、给氦气
球充气,设置简易厕所——我们什么都想到了。
    我赶紧下车开始往下卸成袋的面包圈和一箱箱的面饼圈。上午7时,停车场门前排
起了长队。我们赈施早餐的消息在附近的贫民窟中不胫而走。排队的越来越多,一直延
伸到街上,绕了整个街区一圈多。
    7点45分时,妇女甚至连小孩也加入就餐的队伍中。他们的盘子中装满了热炸鸡、
煮鸡蛋、玉米煎饼、面包圈、面饼圈和其他食品。旁边是一堆堆叠放整齐的衣物。到天
黑时,这些衣物都会被领走的。喇叭里响着激动人心的演说:“我们就是世界。”我面
前人头攒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肤色,都在尽情享用着早餐。到上午11点,食物发放
完毕,总共让1140名无家可归者吃上了早餐。
    后来自然而然地,我们工作人员和无家可归者在一片欢欣鼓舞中随着音乐跳起舞来。
两个无家可归者来到我身边,说这顿早饭是给他们准备的最好的东西,也是他们参加的
第一次没有发生冲突的食物赈济活动,其中一个人紧握住我的手,我的喉咙哽咽着。我
们成功了,在不到48小时内为千余名无家可归者提供了食物。这次经历对我影响尤为深
远。时至今日,每当人们告诉我说他们想做什么事但又觉得没有把握时,我会在心里说:
“是的,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曾那么想过……”
                     (米歇尔·杰弗瑞斯)
     
不可能的奇迹需久候
    何谓能行,何谓不成,我们的知识都无从明确把握。
            ——亨利·福特
    20岁那年的我,初享生命的甘美与愉悦。我积极投入体育锻炼,擅长滑冰滑雪,还
打高尔夫球、网球、羽毛球、篮球和排球。我甚至还组建了一个竞赛联合会。我几乎每
天都坚持跑步。我着手建立一家网球场建设公司,因此将来我的收入前景也很乐观。我
还和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订了婚。然而厄运——或者至少是一部分人认为是悲剧——降临
了。
    金属扭弯的声音、玻璃碎裂的声音使我蓦然惊醒。瞬息间又恢复了平静。再次睁开
眼睛,世界已变得一片黑暗。知觉恢复时,我感到满脸在流血和极端的痛苦。我听到有
声音在叫我的名字,但我又再度失去了知觉。
    那是个美妙的圣诞之夜。我和一位朋友离开我在加利福尼亚的家驱车去犹他州。我
要去那里和未婚妻黛丽丝度过假期的其余时光,离结婚之日仅有5周的时间,我们想磋
谈婚礼的计划安排。我先开了8个小时的车,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就让朋友驾驶。
我从驾驶席爬到乘客席,系上安全带,朋友则在夜里驾车。一个半小时后,他伏在方向
盘上睡着了。汽车撞到桥台上,爬到了顶部,然后又从上面滚了下来。
    车子停住时,我已人事不知。我被从车里抛了出去,在光秃秃的地上摔坏了脖子,
胸部以下也都瘫痪。我被救护车送到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一家医院,医生宣布说我已成
为废人。我的腿脚、腹肌、腰肌、胳膊和手都不听使唤了。
    这就成了我新的生活的起点。
    医生说我得想点别的办法,打点别的主意。因为我的身体状况,我不能再工作了。
庆幸的是我还有7%的身体可以工作。医生说我不能再驾车了,余生得完全依靠他人喂
食、穿衣和行走。他们还说我最好再也不要提结婚的事了,因为……谁还会要我呢?他
们断定我再也无法参加任何种类的竞技和体育活动了。我第一次感到无比惊惧,我深恐
医生们所言会是真的。
    躺在拉斯维加斯那家医院的病床上,我自问我的全部希望和梦想都何处去了?我想
这一切是否可以从头开始。我想是否自己还能工作、结婚、生子,还能享受先前幸福快
乐的生活。
    那一阵我既担心又害怕,世界一片黑暗,这时母亲来到我身边,在我身边说道:
“艾特,当困苦姗姗而来之时,超越它们会更余味悠长。”刹那间黑暗的病房为希望和
热诚的光芒所充满;明天会好起来的。
    听到母亲的那些慰藉鼓励已11年了。我现在拥有一家公司,是一名专业评论员,还
写了一本书:《奇迹如此发生》。我每年行程20万英里,听众超过10万人。我还入选6
州区小企业管理机构的1992年度最佳青年企业家、1994年,《成功》杂志推举我为该年
度最伟大的身残志坚者。遭遇坎坷而梦幻成真,这一切缘何而来呢?
    自从那天听到母亲的鼓励,我开始学开车,我又可以到想去的地方干想干的事了。
我已经完全自理。自从那天以后,我感到身体在恢复;又能重新活动右臂了。
    遭车祸一年半后,我仍和那个美丽动人的姑娘结了婚。1992年,我妻子黛丽丝当选
犹他州小姐,又参评美国小姐获季军。我们有一双儿女,3岁的女儿瑞纳和刚满月的儿
子亚瑟,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欢乐。
    我又开始了运动生涯。我学会了游泳、潜水。据我所知,我是第一个参加滑翔跳伞
的四肢瘫痪者。我还学着滑雪,我相信这不会对我有任何伤害。我甚至参加10公里轮椅
竞赛和马拉松。1993年7月10日,我用了7天时间跑完了从犹他州的盐湖城到圣乔治城之
间32英里的路程。此举在世界瘫痪病人中属首次。这可能并不是我最辉煌的成就,但却
是最困难的一次经历。
    为什么我能成就以上种种?因为多年来我一直铭记母亲的活语,而不是听信周围人
等(包括医学专家)丧气之辞。我深明的境遇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放弃执着梦想。我的
心头再次点燃希望之火。梦想永不曾为挫折击碎,梦想植根于心灵和头脑并不在里臻于
永恒。因为当困苦姗姗而来之时,超越它们会更余味。
                    (艾特·E·博格)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