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本章字数:39973)



??????

第21章  巨星陨落  死亡游戏亦是真

名气愈来愈响,脾气也愈来愈大,他以刀威胁一名秀才,又在电视屏幕中将节目主持人撞倒,继而又将一名武教头打得人仰马翻。八方受敌,四面楚歌,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景象?被送往医院急救,大难不死。正在创作《死亡游戏》,独闯七级佛塔,连克七名高手,最后发现是"死亡游戏"。最终未完成"死亡游戏",却上演了一出真正的《死亡游戏》!

1973年,对李小龙来说是个不吉利的年份。

他的名气依然蜚声海内外,他的电影依然在世界各地的影院上映不衰,然而,他的心底,却被一片魔影笼罩着。

也许李小龙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他如果能像道家佛家那样淡泊处世,他心中将是一片明朗。李小龙信奉道家佛家。却进不了那样的境界。李小龙始终是个矛盾的人。

《龙争虎斗》的拍摄,多灾多难,四个星期的拍摄计划拖到第十个星期才完成,此时,李小龙已是心力交悴。

《龙争虎斗》封镜,李小龙飞了一趟美国。不知是李小龙夸海口,还是他人吹捧,说好莱坞将会以100万美元的"干薪"求聘他,更会像嘉宝、褒曼、梦露一样专门配一个班子为其拍片。传闻有鼻子有眼,使大家信以为真,大有香港走宝之感叹。

不久,李小龙悄然无息回来,他在机场拒绝记者采访,一脸不快,自然也不见他拿出片酬100万美元的合约向公众炫耀。

于是,又有传说出来澄清:好莱坞投资《龙争虎斗》总共才60万美元,怎会一下子将他一人的片酬抬到100万?又说自从爱迪生发明电影以来,还从未有过哪位大明星享受过"干薪"的殊荣。还说,《龙争虎斗》尚未公映,是龙是虫尚是个未知数,精明的好莱坞片商怎会像包装梦露一样专为他组班子拍功夫片?此乃无稽之谈!

李小龙对此行末做任何解释,他保持缄默,并且是人人都欠了他债似地一副愠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李小龙此行赴美,结果未遂他的心愿。

看来去好莱坞做国际超级影星的梦想一时还难成,他还得呆香港泡一些日子。李小龙脚踩两只船,又想为邵氏拍《神龙》,又想跟嘉禾继续合作《死亡游戏》。

但结果,两方面最终是没了音讯。

李小龙始终不肯放下"老子天下第一"的至尊架子,打电话去询问个明白。他疑窦丛生,想法荒诞,认为他们都在策划阴谋,欲抛弃他。

李小龙大错特错,天下哪有把财神爷往外推的老板?他们都恨不得把李小龙死死搂在怀里。李小龙的电影,怎么拍都会卖座。可因为这位财神爷的性情越来越古怪,脾气越来越暴躁,谁敢把这颗炸弹般的财神爷搂在怀里?

都认为现在李小龙的行为暂不宜合作,但都不便把原因奉吉他。

李小龙憋了一肚子的火,他为向他的"恩公"邹文怀泄怨,跟罗维干了一仗,引发了著名的"罗维报警事件"。其后,他怨气仍末平息,借机向一位耍笔杆子的秀才开火。

事由是一篇文章引发的。又可说跟这篇文章无甚干系。

事情是这样的,某作家化名写了一篇有关邹文怀与李小龙的文章,刊于《嘉禾电影》上。此刊是嘉禾的私办刊物,邹文怀又是嘉禾的老板,作者自然要将邹文怀吹捧一番,但对李小龙也没有什么"不适"之辞。

但李小龙因对邹文怀心存芥蒂,鸡蛋里挑骨头,硬说这篇文章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诽谤侮辱了他。他要找那个秀才兴师问罪,以泄他对秀才吹捧邹老板的不满。

在杂志主编梁风的办公室,李小龙气势汹汹,要梁风交出那个"写破文章的臭秀才"。梁风出于维护作者的义务,不肯交出作者,敷衍道:"是寄来的稿,实在不知秀才是何许人。"

李小龙见梁风拒不交出秀才,怒不可遏,再一次失去理智,把他因罗维报警而签写的保证书忘到爪哇国去。他又抽出威胁过罗维的特制皮带,挥舞匕首,在梁风的眼皮下施展得呼呼怪响。当时情形极为恐怖,梁风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色。他的办公桌上留下道道刀痕。

梁风到底算一条汉子,死神缠身都末出卖作者。

旁观者邹文怀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主张将作者公开出来。据事后有人分析,邹文怀此举欠周全,这等于把作者推出来做"替罪羊"。

倒是那个作者出奇地爽快,他在电话里说:好汉做事好汉当。此作者不怕李小龙之因是他不会武,干吗不敢见李小龙?李小龙声称是不会向不会武的人动武的。这作者认为:我没做亏心事,没写一句诽谤李小龙的话,所造成的误会,是完全可以说清楚的。

看来这位秀才是过于天真了。

这位秀才在邹文怀的安排下,与李小龙晤面。秀才原以为可与李小龙说清道理,致使对方通情达理,结果还是应照了那句老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事后,秀才心有余悸地与友人复述晤面之情景,友人将秀才之言付诸文字,现笔录如下:

话说有那么一天下午,秀才施施然地准时来到邹公馆,与李小龙初次见面,自然而然伸出手去,不想李小龙把脸色一沉,厉声说道:"请你不要碰我!只有我的朋友可以碰我,而你却是我的敌人!"当时秀才暗想:天下竟有这种不懂礼貌之人,诚乃奇哉怪也。

分宾主坐定之后,李小龙劈面第一句话就问秀才:"你认不认识我?"秀才摇头:"不认识。""你是不是和我有仇?""没有。"

李小龙大声道:"那你为什么损害我的名誉?"秀才一呆,反问道:"我写错了什么?倒要请你指教。"李小龙说:"你写我的个性,好像一名大孩子,这不是明明说我愚昧无知吗?"秀才一听,原来如此,不禁哑然失笑,正待答话之时,李小龙的火气又上来了,用英语怒喝道:"抹去你脸上的笑容!我不喜欢看你的衰样!"

秀才实在怕了他,只好收敛笑容,很诚恳地向李小龙解释道:"李先生,请你听我说:按照中国文字上的传统,大孩子就代表天真、纯洁、直爽……"李小龙一挥手,截住秀才的话头,不耐烦地说道:"我不理你们×××(英语中,类似'***'之类的粗话,以下皆用×××代之):什么中国传统?你不用和我绕×××的圈子!我认为你损害了我的尊严,今天说什么也不能饶了你!"

秀才不禁倒抽一口冷气,已经觉得形势不妙了,但还不死心,继续解释道:"李先生,请你仔细想一想:我的稿子是写给《嘉禾电影》的,而我是向嘉禾支领稿费的,没有理由对你不利呀!"

话还没说完,李小龙伸出他的巨灵之掌,砰然一响拍在桌上,怒气冲天地叫道:"你×××的说什么也白废……"说时站起身来:"现在就到厨房里去拿刀,先斩你几刀再说!"当下吓得秀才魂不附体,只好以乞怜的眼光向主人家邹文怀求救。

邹文怀挺身而出,对李小龙道:"你这就不对了,布鲁斯,你答应过我不会使用武力的……"李小龙使劲把邹文怀一推,喝道:"你×××不要管闲事!我答应你不用拳头,但是我没有答应你不用刀啊!"

秀才一听。暗想:"此番性命休矣!"

李小龙一步步地逼近,秀才子已瘫痪在沙发上动弹不得。李小龙一直走到秀才的面前,一只手差不多指到秀才的鼻尖上,咬牙切齿地说道:"宝贝儿(美式英文哩语的'你小子'),你今天掉进我的陷井里来了,在没有被我打断几根骨头之前,你休想离去!"

秀才当时已届60高龄,再加上身上有肺痨之症,不要说被李小龙饱以老拳,就是被他吹上一口大气,也会弄得昏倒过去半天,哪里还放反抗?当下秀才战战兢兢地哀求道:"请你暂息雷霆之怒,就算我写得不对,我现在向你道歉就是了!"

李小龙跳起脚来,大声说道:"道歉就算了吗?我现在用刀于在化验上开了花,事后再向你道歉,行吗?"秀才可真怕他说得出,做得到。于是苦苦哀求:"那你就吩咐吧,要我怎么都行。"

李小龙怒目而视威逼道:"好的,那你就招认出来,是谁花了两万元叫你这样写的?说出来饶你不死!"秀才一听,这可真大离谱了,两万元?有这么值钱的文章吗?再一想,方始恍然大悟:只要胡乱扯出罗维或邹文怀的名字,也许就可以跳出龙潭虎穴,但可惜的是他又不能那么说,因为根本是没影儿的事啊!

秀才"就是个泥人儿,也还有三分土性子",于是把心一横,拼着挨他几拳,干脆说道:"我没话可说,你要打,就请动手吧!"说也奇怪,李小龙立刻转身,对邹文怀喝道:"叫他滚,我不要看见他!滚,滚,滚!"

秀才好像听到了皇恩大赦,三脚两步,跳出门外,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

事后,梁风向秀才温语压惊,秀才摇头苦笑道;"我倒没什么,但此人情形不大正常,恐怕寿命有限,你们倒要多多留意才好。"没想到秀才这一句话不幸言中,李小龙果然在不久便撒手尘世,这可真是天意如此,无可挽回了。

邹文怀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信条,凡不利于李小龙的事皆捂得死死的,公司员工亦皆如此,只在内部议论,不向外界言传。否则,"李三脚"的诸多笑话,又要被记者们拿去,当丑闻在报上大肆渲染。

1973年,是李小龙与新闻界龃龉颇多的一年。这以前,李小龙架子虽大,仍可接近,他兴致来时,还会与记者拉手拍肩,亲若手足。如今,李小龙呈现在记者面前的形象,用一位记者的话说是"与你结下八世深仇的狰狞面孔"。

有一次,李小龙在公众场合露面,时间大概是《龙争虎斗》即将开镜之时。李小龙是个风头人物,数十个记者将他团团围住采访拍照。李小龙曾因这种场面而出尽风头,此刻却把脸一沉,厉声叱道:"你们不要拍了,你们已拍了几千张!"

记者岂会听他这一套,采访拍照是他们的职责,岂有见新闻人物不拍之理,照拍不误。李小龙火了,动作之快,匪夷所思,只听吧嗒一响,一摄影记者的相机给他打落在地。

众人哗然:"李三脚"真是蛮横无礼!记者也都不是吃素的,此刻正愁逮不住新闻不好回报馆交差,这正是头号新闻。大报小报把"李三脚"这一"辣手"一登,气得李小龙暴跳如雷。报纸刊物这般多,他不知该找哪家兴师问罪才好。

又有一次,确切的时间是这年暮春,李小龙以刀威胁罗维,罗维报警的当天晚上。李小龙按照预先的约定,出席了无线电视"欢乐今宵"专题节目。席间,李小龙心头对罗维之怨恨还未渲泄干净,当主持人何守信采访他时,他不指名不道姓,悻悻谴责起罗维来。电视观众皆莫名其妙,只有圈中的人知其奥妙。

李小龙的意思是他宽宏大量,否则他稍稍动武,罗维老头子便会粉身碎骨。为了证实他的话当真,他便拿何守信当靶子,以试身手。于是电视屏幕上就出现骇人的一幕:李小龙对着观众戟指蹦跳,突然间他手肘一撞,何守信果然不堪一击地倒在沙发之上。

李小龙这一表演,不仅是对新闻界的公然冒犯,还是对当时正在实施的"全港反暴力运动"的严重挑衅。影迷深表失望,港民纷纷不满,舆论界更是异口同声指责他的错误。香港《快报》借一影迷的话怒斥李小龙:"我们鄙弃狂妄自大的英雄主义!"

你不恭,我便不敬——这就是当时香港新闻界对李小龙的态度。

其实,李小龙根本无意冒犯新闻界,更无张扬暴力的"歹念"。他没有向任何一个人动武的企图,就是对他视为大仇人的罗维亦是如此。但他无法控制自己,他也不明白他怎会做下这等授人于柄的"蠢事"。

李小龙每每做错了事后都悔恨不已。据追随李小龙20年的曾任李小龙家管家兼厨师的胡生回忆,李小龙死前最愤怒、最忏悔之事,是一日下午,他挟着一大叠本港的报刊,怒气冲冲回家,越看越冒火,用双手捶头。

胡生过去安慰,并问其故,才知那天因罗维报警,晚上应邀上了无线电视,一时不冷静,无意之中撞倒何守信。现在,报刊却利用港府"反暴力运动"大做文章,他成了港人的众矢之的,真是冤哉枉也。

胡生说当时李小龙悔恨不迭,捏着报纸长久地喃喃自语,说:"我不该受人利用……"

然而,李小龙却不在公众场合流露出他知错悔恨之意,更不会公开道歉。下一次见到记者,仍是一副不共戴天的怒容。香港的新闻界竞争激烈,常常互为冤家,可对外却出奇地团结,冒犯一个,得罪一群。要捧,一道上;欲损,一起来。别说新闻界尚不知李小龙错后知错知悔,就算知道,也不敢轻信,会以为"戏子演戏"。

经新闻界的推波助澜,李小龙在众多港民眼里,落下个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恶劣形象"。

新闻界对李小龙的最大一次"报复"行动发生在这一年的初夏。这是李小龙屡屡对新闻界"蔑视"、"非礼"、"冒犯"、"挑衅"的必然结果。当时,李小龙刚从洛杉矶看病回来不久,新闻界均不知李小龙还会得什么"病",更不知死神正在悄悄向他逼近。否则,李小龙再怎么冒犯。新闻界都会原谅他。

新闻界好像事先有约似的,就李小龙与女艺员丁佩的绯闻,铺天盖地,进行了一场近乎围剿的报道。丁佩何许人也?"频换男友","滥交","乱服药物","浅薄"."轻佻","喜怒无常"。"染上所有的西方时髦病","丑闻迭出"……总之,形象之丑恶,令人呕心。

这和以前截然不同。以前,新闻界也常爆出李小龙与某女的绯闻,但却千篇一律重弹"英雄加美女"的老调。说某女如何俏丽迷人。楚楚动人,娇情可人。媚态惑人,似乎不将此女大大地褒奖一番,是不足以配上李小龙这大英雄的。因此。李小龙对这些或真实或虚构的艳倩故事一笑置之.甚至还自鸣得意。

这次,却是把李小龙的女友搞得臭不可闻,丁佩既然是一个"臭女人",必然使李小龙很掉身价,何言英雄气概?大英雄会跟如此女人"胡来"?脸上委实无光!

李小龙愈发光火,气不打一处出,却无从发泄——新闻界皆秀才,能对不会武的秀才拳打脚踢。以解心头之恨吗?李小龙始知新闻界之厉害,远非100个罗维加起来所能比拟。

无疑,丁佩做了"倒李"的牺牲品,她不是因为李小龙也不会如此"出名"。据熟悉丁佩的人讲,丁佩远非某些文章所说的那么糟,她其实还是个不错的女人。丁佩的"臭名昭著",很大原因是她不懂得"做人"造成的(在这点上,李小龙与她惊人地相似)。某些女人,光做不说,行踪隐蔽,既享受到男女之欢愉,又保全了名声之清白。而丁佩,敢说敢做,大大咧咧。殊不知,在中国什么都可说,就是男女私情不可说!

面对四面八方的"口诛笔伐",丁佩也豁出去了:我就要跟李小龙,死爱活爱,爱给你们看!丁佩毫不退却,跟有妇之夫照样如此这般,于道学家看来,真可谓"恬不知耻"也!

李小龙的文章,又有得做了。

新闻界对李小龙"过不去",武术界岂又能对李小龙"过得去"?

算起来,李小龙与香港武术界结下的宿怨要深得多。香港的新闻界,好歹与李小龙有一年多难忘的"蜜月"——新闻界把李小龙炒得更红,李小龙为报刊版面增辉添色。而与武术界,什么也没有,惟有龃龉。

都说李小龙从登上港岛第一天起,就视本港武术界为无物。视而不见也罢,目空一切也行,李小龙偏要逞哗众取宠之能,口若悬河,语惊四座,戟指本港武术界,将其贬得一无是处,以衬他的截拳道尽善尽美。又:李小龙自诩中国功夫在美国的传人,可他连到了异地时,拜访地盘的武林师尊泰斗的行规都不懂,不是无知之极,就是狂妄之至!

这些言论,确有七分刻薄。但细究之,又不是无稽之谈。且不说被李小龙攻击之人可能会带有偏见,就是与武术界不搭界的局外人士,对他也是这么认为的,只不过没这么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小龙把他的内心世界包得紧紧的。其实他内心并无贬低本港武术界之意,更不想在本港武术界树敌。道理很简单:本港武术界并没有得罪李小龙,李小龙自然也就不会先抱有敌意。

李小龙曾不无忧虑地跟友人说,港埠的一些武师,教弟子花巧而不实用的武术,实在是误人子弟,他觉得他责无旁贷地应奉劝这些功夫弟子放弃花巧的武术,学一种最实用最先进的武术——那当然是他呕心沥血创立的截拳道。

李小龙这番苦心善意,由于他处世的不圆融,被惊人地误解了。他的坦诚,却是给了武术界当头一棒。武术界人士怨声载道,怒火燃烧。

结果,李小龙回港才几个月,本港四届拳击冠军刘大川,代表本港武术界向李小龙挑战。

李小龙以他的造诣"已达到不随便比武的境界"而拒绝比武。

当时的新闻界将此事炒得很热,他们没有厚此薄彼,只是想目睹一下两位顶尖高手的功夫大战。当时还流行一种说法,说李小龙这样的国际功夫大师,怎能去跟一个在小地方出名的拳师比武呢?这就像国学大师胡适,会跟中学生一道考国文么?

然而,李小龙在拍《精武门》和《龙争虎斗》时,先后跟两个功夫平庸的临时演员较过手,这不是比武,是什么?

李小龙继续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地宣扬他的截拳道,本港武术界觉得他"太不象话","太不识好歹了"。于是旧事重提:李小龙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与本港赫赫威名的拳师刘大川比武,却跟在武术界根本排不上号的初习武者比武,他那个"已达到不随便比武的境界"之说,该作何解释?

新闻界自然要为此事推波助澜。

一年多后的流行说法是:李小龙不敢跟刘大川比武。

刘大川自那以后,一直没向李小龙继续挑战。他已经在舆论上赢了李小龙:刘大川是李小龙所敬畏、所惧怕之人。

李小龙至死,都没有摆脱挑战者的骚扰。他们越发地放肆,或以刘大川之事来激他,或当面把截拳道贬为流氓斗殴之小技,更有人定好时间邀李小龙到某某地方比武。他们的挑战都不会有反响,却能获得另一种反响:被公众或媒介捧为令李小龙"见而生畏"的英雄好汉。

莲达曾以万般无奈的口气回忆当时的情形:"小龙他总是尽量回绝一切挑战,可是报界老是对他喝倒彩,须知绝大多数的挑战者都想获得免费宣传。"

李小龙当时承受的舆论压力非常非常大。他的沉默,不再被认为是蔑视,而是被认为胆怯。他的"已达到不随便比武的境界"之说已不能自圆其说了。人们甚至怀疑他"行遍美国无敌手"的豪举,认为那是好莱坞式的神话,而非他的历史。当时的舆论已把李小龙逼得没半点回旋余地,他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站出来接受本港武术界某一高手的挑战,重新以拳头来证实他行将失去的一切。

很遗憾,李小龙没这样做。

李小龙死后,据"李小龙研究"之学者,以及李小龙所接近之人的分析,李小龙那样做的原因是"害伯"。确如舆论导向所指,李小龙对挑战者的态度,最初是蔑视,最末是胆怯。这一年,李小龙挫折颇多,遭受一连串打击,有的还是致命的。李小龙的精神正在走向崩溃,他似乎听到死神正在敲他的门。他不再有当年勇往直前的锐气,他的名气太大,他竭力维护所获得的一切,更害怕失去这一切。

若冒险比武,万一失败,该会怎样呢?

这或许是李小龙至死都在思考、都在犹豫、都在痛苦的难题。

李小龙与本港武术界关系史上的最大"败笔",也许该属发生在电视上的那一幕。因李小龙的冒犯,使得他的武德一落干丈。

其时,由于李小龙功夫片的传播,使得李小龙的功夫越来越为海外的武术界所重视。这种因李小龙而兴起的世界性功夫热反馈到香港来,迫使缘李小龙之因而对李小龙功夫持有偏见的本港武术界,正视起李小龙的截拳道来。

平心而论,李小龙回港忙于拍片,功夫并无长进,却是他的功夫奇迹般地蜚声全世界的岁月。

这种形势的最后结果,导致了无线电视的一台节目。他们邀请李小龙与本港各门派的泰斗教头坐在一起讲手,自然是宣传自己门派功夫以及交流武艺的讲手。李小龙接受了邀请,各派师父亦接受了邀请。原本,各派师父因李小龙的傲慢与非礼,是不屑与他坐在一起的。这一做法,可认为是本港武术界对截拳道作为一种新门派的事实上的承认,而他们之间的敌对关系也可望得到和解。

李小龙的做法,使该发展的一切又逆转了。

节目的时间安排,是在李小龙出席"欢乐今宵"后不久的一天。李小龙在"欢乐今宵"中,把无怨无仇的何守信撞倒,落下"滥施暴力"的恶名。这次,因是与武林高手聚会,莲达反复叮嘱他要学会谦和容忍。李小龙满口答应,并在心中时时警告自己:切不可像上一次那佯莽撞。李小龙的影迷们,也热切期望他们的偶像有好的表现。结果是令人大失所望。

节目过程中,各门派师父报过家门后,便一一介绍自己门派的宗旨和要领。李小龙并不狂,各位师父也都有分寸。虽然细究他们的话,可挑出某些褒己贬他的言论,但总的气氛是融和的。

事情出在一位四五十岁的师父身上。他为了证实自己以气功为底蕴的桩法,就站了出来,摆出他拿手的桩步,请各位师父上前试试把他推倒。这其实并没什么,他这样做,只会为单调的言谈讲手助兴活跃气氛,而不含比武与挑战的意味。

这位师父的桩功确实惊人,说他登峰造极一点不过份。各门派的教头岂会是等闲之辈?却见他们一个接一个上去用力推,又一个接一个败下阵来。这位师父的身躯,如铁桩钉住地上不动。旁观者禁不住喝彩,这位师父露出得意之色。

李小龙却没上去,他一动不动,冷静地观看。这位师父请李小龙上去推他,李小龙没动。于是他就说李小龙,大意是:你或是怕推不倒我,觉得失面子吧……

李小龙一声不吭站了起来,慢吞吞走到这师父面前,脸上毫无表情。李小龙猛一抬手,一记重拳砸在他脸上,快若闪电。这师父立即站不稳桩步,仰面倒地,竟晕了过去:

众人大惊。另几位师父以责备的口气问李小龙:"怎么回事?你是怎样破他的架式的?"李小龙颇不以为然,带几分得意说:"因为我不是推他,而是击。"

李小龙这一做法,在旁人眼里无疑是流氓无赖。帮有帮法,行有行规。武林的规矩:比武讲手,说动刀就不用枪,说明打就不可使暗招,说徒手就不得使利器。此师父讲好了是推他,怎可趁人不防,以拳猛击呢?此乃君子所不齿!

本港武术界,本来就不把李小龙的截拳道当作正门直道,而是视其为歪门邪道。李小龙认为,只要制敌,可以不择手段。在电影里,他出现了以牙咬对手胳膊化解的打法。他在宣扬他的武道时,更是主张弱者和女子,以脚踢、以手掐敌人的阴囊——此乃一个男人的最弱处。

李小龙的此套理论,被不少武术界人士视为大逆不道。李小龙的道理很简单:你危在瞬息,还管他什么道不道!

李小龙在电视上触犯了武林之大忌,引起全港武术界人士的公愤。他们认为,不仅李小龙的武道不可入流,他还武德败坏,是武林的叛徒。

其实,当时的李小龙并不抱恶意,也不是在耍无赖。他的用意是:你要证实自己的桩法,我便要证实自己的拳法。在实战中,是不能固定打法的。李小龙一惯厌恶表演式功夫,而这位师父却是在表演,尽管他的功夫确实了得。如果在搏斗之中,你站着让人来推无疑是送死,于是,李小龙就趁他不防,猛一重拳,让他开悟。

应该说,本港武术界是有人能悟识李小龙的旨向的,但他们绝不会为李小龙说话。莲达曾向外界解释过李小龙的行为,但她作为李小龙夫人这一特殊身份,决定了她的解释苍白无力,不足以信。莲达的声音很快就淹没在愤怒的声讨声中。

1973年,是李小龙极焦灼、极痛苦、极狼狈、极惶惑的一年。按理,他已实现了他立下的三大宏愿,他正在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超级功夫明星。他应该扬眉吐气,心旷神怡,春风得意了。他确实狂喜过,但更多的是不安。

李小龙得到的愈多,追求的也愈多;他追求的愈多,他要付出的努力也就愈多。如此,他怎么不会不堪重负、身心憔悴?

对于李小龙后期的情形,他的老友施里芬深有感触地说:"武术对小龙来说,从来就和对我或其他人的意义大不相同。小龙他永远不能跳出武术的魔圈获得安宁。本来应该保护他的东西却帮助不了他,他投出了许多石子,可是这些石子都反弹过来打了他自己。生活中烦恼的事够多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唯恐避之不及,可是有些时候,小龙他却似乎欢迎它们的光临。"

施里芬的"石子说"可作几种解释,其中一种,可用中国的一句成语蔽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李小龙八方树敌,四面楚歌,首先是他的缘故;李小龙名声扫地,命途多舛,也主要是他自作自受。

我们不妨看看李小龙理想中的人生观与武道哲学,这二者于李小龙是合一的。

李小龙在美国写的一些武学著作,无不蕴含着深邃的佛家道家哲理,其意境之悠远,如古代隐居的先哲。

李小龙说:习武的人,"应该淡泊于争名夺利之心。"他又说:"习武的人,如果真能有所成就的话,也不会骄傲。骄傲会使别人以为你过份看重自己的优越感,在骄傲中,其实都包含有恐惧和担忧,因为一个人希望(请注意'希望'二字)能争取高位,而既经得到之后,就自然而然地会担心起来,害怕自己又会失去这个既得的地位。结果他最需要的就是如何保有现状,而因此产生了焦虑。"他还说:"习武有成就的人,也不会像初学乍练的人一样,而要能平静、谦和,丝毫不想焙耀。……在他来说,名利地位都不值一笑。"

李小龙未能做到他所追求、所崇拜的境界。而他所批判、所摈弃的一切,却在他日后的生活中不断得到验证,似乎成了他人生后半部的真实写照!

李小龙一惯言行不太一致,甚至相悖相逆。在以前,可以解释为他年轻、性格不稳定,且接受的东西太杂。稍后,可理解为他功成名就,忘乎所以,他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对自己的言行负一点责任。而现在,过去的种种说法都无法解释他的古怪与荒唐。

这就是,此时的李小龙已处于精神分裂症的边缘。

洛杉矶的一名精神病医生,同时又是李小龙功夫电影的爱好者。他在李小龙死后,看到介绍李小龙在香港情况的文章,得出结论:

李小龙已有近一年的精神分裂症病史!

这是千万个李小龙迷所不能接受的,他们不敢想象他们崇拜的偶像,竟会是中国人口语中所说的"疯子"!

美国对精神病的界定比较宽泛,人们常把忧虑、压抑、失眠、注意力分散等情绪变化或小毛病列入精神病的范畴。美国精神病医生数量惊人,这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中国,人们则普遍认为一个人完全失去理智并不痊愈,才能确定为精神分裂症。就这个意义上说,李小龙还只处于精神分裂症的前兆期。

可当时,几乎没有人往这方面想。

不少人把李小龙的非礼,视为蓄意与恶意,另有不少人,从他的性格、地位名气变化等方面去解释。确有人认为李小龙精神有问题,但不敢转告李小龙的亲人,更不敢公开。在中国随意下结论是要负责任的,尤其像李小龙这样的武林高手,惹火了他,岂不是送肉上砧?

莲达与李小龙朝夕相处,该敏感到李小龙的变化。莲达既爱,又崇拜李小龙,是不会往那么坏的方面想的。再说,李小龙在家相对安宁,有时,还会在莲达面前乖顺得像个大孩子。家是李小龙宁静的港湾。李小龙在外面频频惹祸,莲达会以适当的方式婉言批评和规劝他。同时,莲达也对外界对李小龙的不友好而生怨言。

李小龙死前的数天,曾忿忿然地对人说:香港人对他不好,他决定回西雅图定居。

西雅图是莲达的出生地,是莲达的家乡。这也自然是莲达的意愿。

据西方心理学家论证,有两种职业的人得精神病的概率最高:一是哲学家,另一是艺术家。

而李小龙,两者集一身!

1973年,对李小龙来说,不仅他的精神垮了,他的身体也垮了。

这年的5月10日,正值香港的夏季,天气闷热而潮湿。在九龙郊外的嘉禾片场,李小龙正与一些演职人员为《龙争虎斗》的国语片配音。录音室配有冷气机,但在对嘴型配音那天,把嘈杂的冷气机关了,以防其杂音混录入声带。当然,整个窗户也是密封的,以防户外噪音。

整个录音室闷热无比,酷似一个大蒸笼,每个人都大汗淋漓,头昏脑胀。李小龙不时吃他带来的维他命、高蛋白质混合饮料和果汁,仍不敌其热,显得精疲力竭,虚弱异常。

同事虽发现他有些异常,但都不当一回事,大不了是轻微的中暑反应。在大家的印象中,李小龙是铁打钢铸的人,任何人都可能垮下来,就他无疾无恙。

李小龙离开了录音室,当时谁也没留意他已不太对劲,只当他去方便一下。几分钟过去,大家停下来等他录音,但却等了二十多分钟仍不见他回来。大家觉得有些奇怪,就派人去找他。

李小龙昏倒在带浴室的休息室地板上,去的人当他中暑什么的就把他摇醒。据李小龙事后回忆,他并末失去知觉,他能听出一切响声,就是身不由己。摇醒后的李小龙脸色苍白,立即爬了起来,恍恍惚惚慢慢走回录音室继续工作。他还没走到他的岗位又摔倒。大英雄不订自倒,是很失威的事,李小龙假装掉了眼镜,在地上摸索,但马上不省人事。

场记赶忙跑到邹文怀办公室,说李小龙病倒昏迷。邹文怀立即派人请医生,急忙赶到录音室。"我看到李小龙呼吸困难,喘息声很大,而且浑身颤抖。于是我给浸会医院的朗德医生打了个电话,他让我把李小龙立即送往医院。"这是数月后,邹文怀对法庭陪审团作的供词。

李小龙被立即送往医院,第一个对他进行检查诊断的是朗德医生。李小龙太太莲达闻讯立即赶到医院,莲达以为他患的是盲肠炎,或者是脱肠——他以前发过此类病。

也是数月后,朗德医生在法庭作证时称:

李小龙被送进急救室时,正发高烧,完全休克,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朗德医生继续说:"李小龙是由数名大汉从嘉禾片场送医院来的,起初还有很大的喘息声,随后就消失了,紧接着是一阵阵痉挛。我召唤另外三位医生会诊,其中包括一位脑外科专家邬医生。李小龙整个身体都处于痉挛状态,我们按住了他的身体,但他的上肢使我们很难搞,因为他委实太强壮了,我们控制不住他……"

李小龙发生过一连串痉挛之后,便静止下来。他浑身都浴在汗水里,他呼吸很不正常,每一次呼吸听起来都像是濒死的最后一口气。他眼睛仍张开,但涣散无神。医生给他做了脑外科检验,并给他服用甘露醇,以减轻他的脑部肿胀情况。又据验血结果,李小龙的肾功能也可能有问题。

在法庭上,法官向朗德医生询问:是否每一个操劳过度、筋疲力尽的人,都会出现上述症状?

不会。

朗德医生恳切答道,并继续叙述当时的情景:

使李小龙恢复知觉,花费了我们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而他苏醒后显得茫然失措。整个过程是相当戏剧性的。他先是身体稍稍动了一下,随后睁开了眼睛,紧接着他向我们作出了一些轻微的表情,但还不能说话。他认出了妻子莲达,而且作出相应的表示,然而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后来,他可以说话了;只是发音含糊不清,与他平素的说话方式迥异。他被转送到另一家医院时,他已能大声说话,恢复记忆,以及与我们说笑了。其实,他当时已差不多濒临死地。

李小龙醒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他感到非常接近死亡,但他仍能表现他的意志。他开初口齿不清,后渐渐清晰,他说:"我要搏斗,我要成功——我不要失败。"李小龙仍在顽强地表现自己,他知道,倘若没这个信念,他就会死去。

邬医生在法庭作证时说,他当时问李小龙是否服用过麻醉药物,李小龙承认他用过大麻烟叶。

大麻类的停药反应与此迥异,当时为李小龙诊断的医生怀疑李小龙患有脑水肿,提议为他作一次全面检查,李小龙以他自我感觉良好拒绝了。邬医生回忆说:

我想把一种X光不能透过的药物注射到他的脑子里,然后通过X光使脑血管显现出来,对他的脑部进行检查。

因末作全面检查,三位医生均不能确诊李小龙患的是何种病。

由于邹文怀的精心安排,李小龙这次意外被封锁得严严实实。否则,医院的门会被记者挤破,一惯"幸灾乐祸"、恨天下不出事的报界又大有文章可做了。

一周后李小龙出院,他故意做出乐观的样子跟家人、友人、同事说笑,其实他内心忧郁而消沉。李小龙接受了莲达的建议(同时也是医生的嘱咐),去了一趟洛杉矶,请大医院的医学专家为他会诊。同时也是看望定居在洛杉矶的母亲。

李小龙"赴美访好莱坞"的消息传出,一些敌视李小龙,又奈何不得的人祈祷,"但愿此公一去不再回来,阿弥陀佛。"

会诊繁琐而又细致,最后,这批洛杉矶的名医一致认为:李小龙患的是一种严重的失调症,或者是一种癫病(中国俗称羊角风)。病因可能是操劳过度,也可能是过度紧张。诊断的结果是模棱两可的,病因病症皆如此。他们给李小龙开了一些治疗痉挛性失调症的药。

李小龙见了母亲,说他差一点见了上帝。母亲十分担心。李小龙说:"我这不是很好吗?我打算活100岁。"母亲见他生龙活虎的样子笑了,说:"你至少可活100岁。"

李小龙还走访了华纳电影公司,看望了一些好莱坞的朋友同事。大家对他很友好,说什么时候能与你合作拍功夫片。李小龙说快了,他打算拍完《死亡游戏》就回好莱坞,好莱坞才真正适宜他发展电影事业。

李小龙曾向友人抱怨香港人的虚伪与嫉妒,说那不是他所愿呆的地方。友人很奇怪,没有香港,哪有李小龙的今天?李小龙成为国际知名的功夫影星,全靠香港促成的,那里的人正把李小龙当神崇拜。

李小龙观看了华纳公司《龙争虎斗》英语片的后期制片。该片定于8月24日在洛杉矶的格劳曼中国戏院举行首映仪式。发行商十分看好这部带有好莱坞色彩的中国功夫片,预计在美国市场会进入卖座影片之列。

李小龙答应华纳公司及发行商的邀请,8月间再回一趟美国,为《龙争虎斗》的公映作一次广泛的巡回宣传。

8月间,李小龙确实已回到了美国,但那是他的尸体,一切恍如"死亡游戏"。

李小龙结束短暂的美国之行,返回香港。他气色很好,情绪极佳,虽然还瘦,却异常结实。李小龙对哥哥李忠琛说:"母亲说我至少可活100岁。"李忠琛笃信不疑。

李小龙又像往常一样玩命地工作。他需要做的事太多,他不知如何从心理生理上自我调节,他活得很累。

很快,李小龙堕入施里芬所述的那种魔圈里。他的脾气愈来愈暴躁,行为愈来愈古怪,人们愈来愈不可理解他,他愈来愈孤癖,他的敌人也愈来愈多。

更可怕的,是他处于一种莫名的惶恐之中,他害怕失败,害怕失去所获得的一切,害怕他像上一次那样晕倒,却又永远醒不来。

他变得多疑起来,除了莲达,他觉得每一个人都在虚伪地说假话,都在图谋有意跟他过不去。他又开始抽大麻烟叶,他需要这种麻醉,那种快感与幻觉是现实中怎么也寻找不到的。

在外人面前,他竭力维护他"永远英雄"的形象。除了知情者,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永远不倒的,甚至连小疾小恙都不会有。崇拜者希望他不断地干出惊天动地的伟绩;敌视他的人则希望他永远离开香港。

李小龙确实想离开香港,他对香港愈来愈没好感。去意已定,但不是现在,他必须把《死亡游戏》完成。

《死亡游戏》极有可能会是李小龙电影中最杰出的一部,也将是世界电影史上不同凡响的一部。

李小龙要邀请世界级的体育明星和武术大师聚集一堂,即同在一部影片中出现。他已经邀请了美国棒球明星兼菲律宾棍王依鲁桑杜,美国MBA篮球巨星、身高2.23米的贾巴尔,以及韩国合气道掌门人池汉载等来港拍片,拍就一些非常精彩的零散镜头。

《死亡游戏》的故事取材于佛教的七级浮屠,又受黑泽明的《七武士》的启发,叙述武林高手李小龙为取一件稀世瑰宝,而独闯七级佛塔。每一层都有一名代表不同武术门派的绝顶高手把守。这真正是一场死亡游戏,每上一层就如死过一次。就这七名镇塔武师的盖世功夫,已决定了不可能有人能连破七关上塔顶探宝,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依鲁桑杜饰棍王,贾巴尔饰力大无穷的巨人,池汉载饰合气道九段高手。另几个角色,要视所邀请到的人而定。其中,必不可少空手道高手,这是因为空手道在世界武术界影响之大,而与李小龙本人所产生的怨恨之深的缘故。

李小龙九死一生打败最后一名镇守塔顶的高手,他激动而又虔诚地打开藏宝的匣子,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唯有一张写有字的纸。这句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是千百年来,人类经过无数次痛苦的验证而获得的。这就是:

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

这句话过早地在李小龙身上得到验证。

他正在等待《龙争虎斗》的公映,他已经开始撰写《死亡游戏》的剧本。

1973年7月20日晚上11时15分,李小龙因昏迷被邹文怀及其太太莲达送入伊莉莎白医院抢救,不治而亡,享年32岁。

一代巨星陨落,港埠为之震动,这不幸成为人生中真正的"死亡游戏"!

第22章  入士难安  风波起扑朔迷离

他究竟是怎么死的?邹文怀初说在自己家里,后证实却是在他情人丁佩的香闺中!一时风生水起,满城风雨。对他的死因,官方之裁定是"死于非命",而民间却有多种说法:说他练功过度,其法不当;说他死于马上风,证据是他死于丁佩的床上;说他服食大麻,中毒而亡;说他住于凶宅,人名犯忌,为煞气所害;说他遭人谋害,点要穴,放毒药……孰是孰非?

李小龙生前说过:"我很喜欢《当我死去》这首歌,尤其是那句'若死时能得平静,啊!那么就让那一刻早来临。'也许我只有在死时才能得到平静。"

那么,李小龙死后,是否印证了这句可作为遗言的话呢?

1973年7月21日的香港报纸,头条新闻皆是李小龙的猝亡,口径几乎一样:"当红功夫巨星,年仅32岁的李小龙,昨日深夜ll时30分,在伊莉莎白医院暴毙。李小龙昨晚在家中(注意'在家中'三字)突然晕倒,李妻莲达急送伊莉莎白医院急救,不幸不治而亡。医院方面未能确定死因,其尸已暂安放硷房,待医官开剖验尸结果……"

一早醒来,港民皆被"李小龙暴毙"、"一代巨星陨落"、"猛龙归天"的报道震惊了!

李小龙的死讯很快传遍香港、台湾、东南亚以及整个世界,影迷们无不为之扼腕、悲伤。但有许多影迷们认为是为李小龙拍摄《死亡游戏》制造的宣传噱头。李小龙怎么会死呢?他坚如铁,壮如牛,跃如虎,行如龙……李小龙在银幕上的形象太英雄化了,他的暴毙,人们难以置信!

然而,越来越多的信息证实,李小龙确已死了。

李小龙是怎样死的?

这一疑问,最后闹得满城风雨,新闻界深挖李小龙的死因,报纸连篇累牍报道。那时候,数百万港民都在谈论李小龙之死,或悲,或奇,或怨,或恨,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一个人的死,造成如此大的轰动,这在香港开埠以来,空前绝后。

这一方面说明李小龙名气之大,另一方面却说明他死因之奇。

最初一天,震惊悲伤之中的人们只有静待验尸官的死因报告。

但第二天,也就是7月22日,《新星日报》赫然出现这样的大字标题:"本报独有可靠消息,李小龙死前昏迷地点,是在姓丁明星香闺内!"

文称:"前晚7时左右,李小龙在丁某明星家中'闲谈',末几,李小龙以头痛不舒服,而在该明星睡房里休息。及至9时20分,丁某入到睡房,有意叫醒李小龙,赴邹文怀之约……丁某推李小龙,只见全无反应,赫然发现李小龙竟昏迷在床上,丁某大惊,手足无措,终于拨电话找得一位私家医生替李小龙急救,但末见效,遂将李小龙送往伊莉莎白医院……李小龙入院后,其妻莲达与邹文怀才接得消息,于是匆匆赶至,可惜他们来迟一步,李小龙告返魂无术……"

毋庸置疑,丁某即是丁佩,李小龙的情人。俩人皆港埠名人,之间绯闻,已是家喻户晓,并演绎出颇多"肉弹"与"武士"的艳情故事,为港民茶余饭后谈资。

《新星日报》此举,在李小龙死因的帐幕上捅了个大洞,石破天惊,全港哗然。李小龙之死疑窦百出,最大的两点:一、最初宣布李小龙噩耗的邹文怀为何隐瞒事实?二、李小龙死前,他正在跟丁佩干什么?

7月24日,香港的《中国邮报》向最初发言人发难,头条大标题是:"李小龙死亡事件中,是谁在撒谎?"

文中写明李小龙确确实实死于丁佩家。而邹文怀在李小龙暴毙次晨,在李小龙家门口接受记者群访时,却说李小龙是在自己家出事的。

《英文星报》从救护车的来龙去脉打破一个缺口,文道:"根据我们的调查:九龙十字军总部于当日10时30分接到电话,要求派出救护车,地址是毕架山道67号三楼A二座,也就是丁佩的家中。总部立即通知马头涌消防局派出的是43号十字军(救护车)……政府发言人证实:一名32岁的男子李振藩(李小龙原名),于该日晚间11时被送入伊莉莎白医院。急症室里驻守的5106号女警,也证实了李小龙的入院时间是11时24分……"

这样,李小龙在自己家中,即金巴仑道寓所中昏倒之说,不攻自破!那么,最初发言人邹文怀为什么要掩盖事实?他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毕架山道67号,成了新闻界追踪的热点,记者纷纷而至,在报上炒得热闹非凡。

据称,一看更员,在7月20日下午3时亲眼所见:李小龙与邹文怀步入丁佩所居大厦内。邹文怀4时离开,李小龙却末下来,不见踪影。

据称,一白衫黑裤女工,在20日傍晚,听见李小龙在丁佩寓所里大叫大闹,状若疯狂,而其间还有大力击门之声。

其时,公众舆论还流传着李小龙遭仇敌暗算陷害之新闻,但证据不确凿,不足为信。众多疑点,最后集中在邹文怀与丁佩二人身上。

他们成为众矢之的!

邹文怀确确实实在撒谎。

邹文怀是最早向外界透露李小龙的消息的。在李小龙被送进伊莉莎白医院时,莲达急切地用英语向急症室的登记员叙述:李小龙在家昏倒,症状如何。登记员不懂英语,由邹文怀充当翻译。

凌晨,邹文怀向新闻媒介发布李小龙死讯前,邹文怀问莲达有什么声明要发表。莲达正处悲痛之中,由邹文怀作主,说李小龙死于家中就行。于是邹文怀向报界发表声明中称:李小龙死于家中,其妻莲达在他身旁。

其后,邹文怀接受记者采访(在李宅门前),又将李小龙死亡经过复述一遍。

另外,李小龙哥哥忠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是说李小龙在自己私寓出事的。

假的就是假的

,"纸包不住火"。莲达、邹文怀、李忠琛三人虽都口径一致说李小龙在自己家里出事,但具体地点、时间却不同。也难怪,当时一切都在悲痛慌乱之中,来不及将"谎言"编造得天衣无缝。有"小诸葛"之称的邹文怀,好几次李小龙"肇事"都给他封锁或掩饰得严严实实,这次却末然。

他们之间的漏洞是:一说李小龙饭后在院中散步,突感不支;另一说是李小龙未吃晚饭就躺在卧室床上昏迷不醒。其中最大的疑点是,为什么李小龙晚饭前后出的事,到深夜才将已是尸体的李小龙送医院急救呢?

正因为有这么多疑点,才促使记者盘根究底深入采访,最后挖出救护车的"出车记录",证实:"急症"中的李小龙,不是从自家中运往医院,而是从其情人丁佩家!从而掀起轩然大波。

邹文怀代表嘉禾公司,代表协和公司的合伙人,亦代表李小龙家属,向报界发布李小龙的死讯。舆论的矛头皆戟指邹文怀。

平心而论,不论邹文怀,还是莲达与李忠琛,撒谎是出于善意的目的。试想:一个有妇之夫,却死在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香闺,任凭长了一万张嘴,也是说不清的。再者,李小龙与丁佩早已绯闻迭出,被好事者所利用,现在终于"乐极生悲,亢奋而卒",李小龙已经落有污点的形象算是彻底毁了!

邹文怀当时被弄得十分尴尬。

当时被弄得最狼狈、最惨的要算是丁佩。

丁佩爱李小龙刻骨铭心,现在她亲眼所见她心爱的人弃她而去,已是悲痛欲绝。据知情人道,丁佩爱李小龙之深之痴之狂,胜于莲达。不管邹文怀、莲达是否曾为丁佩着想过,他们掩盖李小龙是在丁佩家出事的做法,对丁佩是有利的。

那么,丁佩尽可去一心哀悼她心爱的人,而不必去应付种种责难。

李小龙在丁佩家出事的新闻爆出,丁佩立即被卷入舆论的旋涡中。当时颇为流行的说法:李小龙死于"马上风"。不管此事虚无还是确有,李小龙死已死矣,活着的人无论如何评议他丑化他,他皆不知。中国人素有宽容死者而苛求生者的旧习。于是,一切污水统统泼于丁佩身上,似乎丁佩应该对李小龙之死负一切责任!

丁佩大呼"冤枉"。丁佩也确实有些冤枉。李小龙并非每天都去丁佩构筑的"爱巢"。李小龙早死一天,晚死一天,都不会牵扯上丁佩,而正是去丁佩家的这一天死最麻烦。当时演艺圈还风传著名笑星李昆的一句谐语:"李小龙死在任何地方都不要紧,但偏偏死在那个最不适当的地方,这可真是老天爷的安排了!"

丁佩痛失心上人,又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她原先视"人言可畏"于无物,这次才算真正领略其滋味了。丁佩一时方寸大乱,神经近乎失常,举止言论颇为失态。当记者向她证实,李小龙是否从她家中送往医院的,她竟答非所问,声嘶力竭疾呼:"我与李小龙是清白的:相信不久就会水落石出!"

丁佩向《星报》记者否认一切,她说:"关于李小龙在我家昏迷的报道是完全不正确的!星期五晚上,当他去世的时候,我不在家中,我同我的母亲一起出去了。我最后一次看见李小龙,是几个月前,是在马路上无意中遇到的。"

但是,就在丁佩说此话之前,政府新闻处已证实了李小龙的出事地点,而邹文怀此时也修正了他最初的"谎言",说他这天与李小龙在丁佩家"讨论剧本"。丁佩矢口否认这一切,反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人们愈是疑心丁佩心怀鬼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还有一次,丁佩不待记者提问,就泣泪叫喊"冤枉"。

丁佩不是那种老于心计的女人。就后来公布的事实,她不该为李小龙之死负有责任。但她却是因李小龙之死,受损害最大的一位。就这点来说,丁佩是值得同情的。

鉴于李小龙名气之大,而他的死疑点颇多,当局特组成死因研讯法庭。出庭作供的证人一共十位,他们依次是:李忠琛、邹文怀、丁佩,第一个替李小龙诊治的医生朱博怀、高级救护员彭德生、伊莉莎白医院急症室医生曾广照、伊莉莎白医院紧急救治单位医生郑宝志、警察法医官叶志鹏、探员刘树、军装警员柏文利。

证人供词摘要如下,并略加分析:

李小龙哥哥李忠琛说,他不知道他弟弟有吸大麻的习惯,他上月见到李小龙时,他的神态正常。

邹文怀说,他在李小龙暴毙前,几乎每天都和李小龙会面,并末发觉他的神态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并且,未听说他有过家庭纠纷。

邹文怀的供词,排斥了李小龙自杀的可能性。

丁佩在作供时,着重回答莲达律师罗德丞关于"7月20日,李小龙在丁佩家所发生一切"的提问,另据邹文怀的证词,以及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的材料,可将李小龙在这一天的活动及死后的情形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7月20日下午l时许,莲达因要外出购物而与李小龙吻别,李小龙说:他与邹文怀有一个约会,他们要一起讨论《死亡游戏》,也许不能回家吃晚饭了。

李小龙所说基本是事实,只是未向妻子提到丁佩。

约2时,邹文怀来到李小龙家,二人谈了一会《死亡游戏》的剧本大纲。然后一道离开,约4点钟,来到丁佩家。他们是与丁佩预约好的,丁佩在《死亡游戏》中担任一个角色,同时还约定晚上去一酒家,同一名澳洲演员佐治拉辛比见面,商议他在片中担任哪个角色。

三人就《死亡游戏》谈了约两个多钟头,7时左右,李小龙说他"不舒服","有点头痛"。丁佩就让李小龙服了一片丁佩常服的止痛药,并让李小龙去她卧房休息。李小龙跟邹文怀说他会去凯悦酒楼见邹文怀,就进丁佩卧房的床上睡下。

约8时,邹文怀去接佐治拉辛比。

半小时后,丁佩进卧房看李小龙,李小龙已睡沉,她不忍叫醒他,就打电话给邹文怀,说:"李小龙睡得很熟。"9时,李小龙仍末醒,她又打了一次电话给邹文怀。

9时45分,邹文怀来到丁佩家。李小龙还未醒。邹文怀就试着叫醒李小龙,李小龙没反应。邹文怀就去推他,还掴他的脸,但还是"不得其法"。

邹文怀无法弄醒李小龙,丁佩就打电话把她的私人医生朱博怀叫来。约10点过一点点,朱博怀赶到丁佩家。

朱博怀在法庭上说:他10点左右赶到丁佩家检验李小龙时,李小龙已经昏迷。无法叫醒他。这时,李小龙已没有了心跳、脉搏和呼吸,瞳孔虽末完全开启,却已没有了"有生命征象"。

实际上,李小龙这时已经死亡。

朱博怀说:李小龙神态安祥,看来没有被骚扰过……我至少用了10分钟尝试使他恢复知觉,但无效,我建议立即转送伊莉莎白医院。

朱博怀还谈到他开给丁佩常服的止痛药(EQUAGESIC),这种药比阿司匹灵还强烈,普通人服一片并无害处(李小龙也是服一片),但对有敏感反应的人来说却是有害的。

高级救护员彭德生作供时说,他同救护车是当晚10时37分到达丁佩寓所的,检验时,发觉李小龙已没有了呼吸和脉搏。他曾为李小龙做了人工呼吸和给氧急救,均无效。在送医院途中,仍做急救工作,仍无效。

伊莉莎白医院急症室的曾广照医生说,当晚11时,他检验了李小龙,发觉他无心跳,无呼吸,瞳孔扩大,对光不产生反应,理论上说,那是已经死亡了的征象。

紧急救治单位的郑宝志医生说:当晚11时他检验李小龙时,李小龙已经没有了脉搏和呼吸,因此认为李小龙已死亡,但仍用肾上腺素替他做了一次"心脏内注射急救",注射后无反应。

当晚11时半,一位米高·麦医生才正式签署了李小龙的死亡证明书。

警察法医官叶志鹏作证,说在检验李小龙尸体时,他发觉李的左脚趾处有一处切开过输血痕迹,左胸处有一个针孔(是做心脏内注射急救时留下的针孔),身躯外表并无新的伤痕,嘴唇和指甲呈青色。

叶志鹏又说,他在检查丁佩寓所时,并未发现打斗和发生纠缠所遗留下的痕迹,也没有发现任何有毒的物品。李小龙的尸体上并未有任何受到过暴力的迹象。因此他认定李小龙是"没有遭受谋杀而致死的证据"。

叶志鹏医生事后同另几位医生交谈过,另几位医生的意见都认为"李小龙可能是死于自然的病因"。因为李小龙生前,曾有过突然昏迷的病史。叶志鹏医生因此认为李小龙的"大脑血管可能不正常",而死因便是由此而造成的。

而法庭对李小龙死因的最初裁定是"死因不明"。

李小龙的验尸工作,是在他死后36小时后开始的。其后,法庭进行调查取证。李小龙的尸体被剖验后,他的胃残存物、血、肝、肾、小肠和结肠的样本马上被送到化验室,由港府法医部的林医生检验。而另外的样本,送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化验室。第一批验尸报告出来,李小龙已下葬。

验尸报告最引人注目的,是李小龙体内发现大麻,但份量极微。林医生在法庭作证时说,大麻不致于致人于死。

负责剖验尸体的伊莉莎白医院病理学家黎史特医生在法庭供称:李小龙之死不可能由大麻中毒引致,比较有可能是他对镇痛药中的某些成份极敏感。他说:李小龙头部没有发现伤痕,但脑部有中度肿胀。但他又说:完全没看脑出血的可能,因为脑血管并无梗塞之处。

黎史特医生说,李小龙的其他器官均正常。至于他的脑肿,可能在暴卒前半分钟发生,也可能在半天前发生,就李小龙的情形而言,他的脑肿来得非常之快。

但脑肿并非一定致人于死亡。

此案还邀请了伦敦大学法医学教授迪雅来研究,他的意见是:死因是急性脑水肿,原因是对镇痛药(EQUACESIC)中的某些成份的过敏反应。

但这只是推测,并非结论。

李小龙死因的检验及论证经历了两个多月,1973年9月24日上午,法庭作终审裁定。

董梓光法官引导陪审员判案,解释判案之7种可能性时指出:

一、谋杀:

即恶意及不合法杀人。对此案来说,可无须考虑此点,因无证据证明李小龙受谋杀。

二、误杀:

意思是不合法杀人而无恶意。此点亦无须考虑。

三、合法杀人:

此案亦无须考虑此一种可能性。

四、自杀:

根据证供,李小龙在死前,精神无受困扰现象,同时,亦无厌世情绪,故无须考虑死者是出于自杀。

五、自然死亡:

伊莉莎白医院验尸官黎史特医生在剖验死者之尸体时,试图找出自然死亡因素,但没有找到,英国伦敦大学迪雅教授亦同意黎史特医生的意见,故对此案来说,自然死亡亦难成立。

六、意外死亡或死于非命:

情形是差不多,只是死于非命比意外死亡更不幸,此种可能性,对本案来说,最为可能。

七、死因不明:

即所有证供都无法指出死者之死因,而陪审员未能从上述六种可能性中选一种作为本案的判决,最后的选择就是死因不明。

董榨光法官复述案情及引导陪审员如何判案后,于上午11时退庭。11时10分,陪审团即把一致的裁定回报法官。

法庭对李小龙死因的最后裁定是:

死于非命

这就是人们翘首以盼李小龙确切死因的最后结果——不痛不痒,模棱两可。香港响起一片失望扫兴之声。保险公司的代表律师陈子忠当场就表示不满,他说:此一裁定,过于含糊,仍旧无法确定李小龙的死因。

李小龙的死因最终是不明不白,但从当局如此兴师动众、港民如此关注、耗时如此之长这几点来说,九泉之下的李小龙似乎该知足了。

李小龙的葬礼共举行过两次,一次是7月25日,香港的亲戚朋友影迷为他举行的,一次是7月28日,在西雅图的墓地举行的私人葬礼。

在香港举行葬礼时,摈仪馆外面挤满了成千上万的影迷,人们一脸哀容,更有人痛苦泣泪。三百多名警察把守在殡仪馆外,以防影迷冲进来发生意外。一位目睹万人空巷观其葬礼的美国游客深有感触说,在他一生所遇,只有肯尼迪总统的葬礼能引起人们这么大的悲哀。

殡仪馆灵堂上方写有"艺海星沉"四个大字。祭奠的花圈堆积如山,其中李妻莲达的花圈上写有"小龙爱夫缘续来生"的挽辞。棺中的李小龙穿着《精武门》中的那件深蓝色的唐服,这情景,使人联想起影片中霍元甲的灵堂。

灵堂里有数百李小龙的亲戚朋友、同事及电影界人士。李小龙死前愈来愈孤独,他们中间,有的疏远,有的跟李小龙结过仇。在这一时刻,一切恩恩怨怨都会在这悲哀肃穆的气氛中淡化。他们向李小龙哀悼致祭,很多人潸然泣泪或放声大哭。

灵柩之侧,坐着李小龙的遗孀莲达、哥嫂李忠琛与林燕妮、挚友小麒麟等人。莲达依照中国的礼俗披麻戴孝,满脸哀容,泣不成声。儿子国豪、女儿香凝亦披麻戴孝坐于地板,他们神色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香港所有的报纸均在头版报道了此事。

李小龙的遗体由生前好友、嘉禾的摄影师陆正等护送往西雅图。前来机场接柩的只有李小龙妻子莲达与母亲何金棠。20年后陆正回想此事仍脸有戚色:"只有两个寡母婆,真可怜!"

葬礼在西雅图东松街毕达活斯殡仪馆举行。有数十个影迷自发赶来,约100多亲人朋友同事向李小龙致哀。他们中的大部份是从数千公里外的洛杉矾得讯赶来的,使悲哀中的莲达感到慰藉。他们中有的人因李小龙之故而关系疏远或破裂,想到这一点,莲达不禁泪水盈眶。

与香港葬礼热闹壮观的场面比,这里要显得宁静得多。静,是李小龙性格的另一方面。他曾无比渴望恬静的禅居生活,以避尘世的纷扰;他在死前的几天跟同事说,他要回西雅图定居,以割断越来越残酷的现实。现在他终于回到西雅图,终于能彻底静下来——他所希望的大概不会是这种形式,但毕竟已经发生。

李小龙的坟墓在公墓的绿色的山坡上,墓碑可俯瞰风景优美的华盛顿湖,环境十分安静。

落葬之时,莲达向丈夫致了最后的挽辞:"小龙他活着的时候,每天都有所创造,他32岁的一生是充实的。"

李小龙的挚友依鲁桑杜唏嘘道:"世间再难找到这样伟大的武术家。"

《龙争虎斗》的导演高洛斯赞叹道:"我从未见过有人工作态度如此认真,每一小节,他都力求尽善尽美。"

《功夫》电视剧制片尹韬略感叹道:"他教的不只是拳术的要旨,更教我们人生的真义。"

华纳公司总裁泰德艾斯利惋惜道:"这是很令人遗憾的,李小龙刚刚意识到自己将要获得最大成功时,却飘然仙逝了。我在悲哀之余想到,他虽然没有来得及登上天梯,但至少是把脚踏上去了……"

曾因"印度之行"与李小龙产生过隔阂的詹姆斯·高宾激动地道:"永别了,我的兄弟,曾与你友好相处是我的荣幸。作为朋友和老师,你使我的肉体、精神和心灵贯通为一。谢谢你,愿你得到安息。"

俗称"入土为安",那么,李小龙是否真应照詹姆斯·高宾的愿望,"得到安息"了呢?

李小龙的死因调查直拖至9月24日,官方才作出最的裁定:"死于非命"。

那么,李小龙又是死于怎样的"非命"的呢?人们多不信服官方的裁定,同时对官方确定的证据颇表怀疑。在官方作出裁定之前和之后,新闻界和民众对李小龙的死因有多种说法,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并且,不因李小龙逝世渐远而日趋冷清。

1993年,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又是死于"非命"。为此,李小龙死因之纷争再掀高潮。

现将李小龙死因的几种非官方说法述评如下:

练功说:

李小龙暴毙,这是无数影迷难以置信的:李小龙结实如钢,怎么会彻底垮下来而猝亡呢?李小龙勤练不辍,在人们的意识中,身体是越练越健壮的。

来自本港武术界的说法是:练功过度,或练功不得法,同样会损害身体甚至导致暴毙。

雄胜蔡李佛门杜深师傅说:练功者须学会调息运气,否则,就会百病丛生,直至晕厥发生意外。

罗汉门邵汉生师傅说:李小龙练功过度,死前过犹不及,苦苦支撑。他指出,李小龙晕倒,并非在录音中的那一次,拍片时也曾因头晕而停机。

自然门谢新师傅说:不可把练功完全取代医生的治疗,若这样,只会误事。

李小龙师兄、咏春派黄淳梁师傅说:若强迫自己把体力过份透支,容易引起内伤。李小龙每天都超负荷练功。

龙形国术总会主席林焕光、东莞国术总会主席陈年柏均指出,练功须走正常的路子,若不得法,或走岔,身体自然会走岔。

展拳主席黎师傅道:有病须求医,切勿讳疾忌医,不可过份自信体力。

实用太极门郑天熊师傅说:练功如有名师指点,绝少会致命,只有一种人因为自以为是,不肯求名师指点及改正,某些地方本不应勉强练下去的了,反而增加,有如俗语所说的"积劳成疾"。

因为众多师傅是接受记者为李小龙之死因的专访发表言论的,大多数人虽末点李小龙之名,却是暗指李小龙。又因为是公开言论,他们均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字眼。

根据他们谈话的隐义,大概可作这样的臆断:李小龙练功过度,透支过大;没有名师指点,而自以为高明走歪了路子;练功不法,并且以练功代治疗;不懂气功而蛮练,犯了练功人的大忌。

这至少是导致李小龙暴毙的间接原因。

马上风说:

这是一个极敏感的话题,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形象与名誉。别说是非婚关系,就是夫妻在同房时发生这样的意外,也是极不光彩的,并会使亲友及后代感到羞辱。

因此,这一说法,在民间盛极一时,但却未有人敢向报界公开下结论。报界关于这一说法的报道,多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作一些不痛不痒的中庸性的评介。

李小龙在丁佩香闺昏迷而送医院不治而卒的新闻爆出,李小龙死于"马上风"之说风生水起,不胫而走。不少从未有过性体验的少男少女,顷刻间也知道了马上风是怎么回事。

也难怪,丁佩是有"肉弹"之称的艳星,而李小龙是阳刚气十足的猛男。他们在公开场合,均有开放的性观念方面的言论。他们的暖昧关系路人皆知。那么,李小龙睡在丁佩的香闺,并且是她的香床上,不为此事,为的又是何?

据邹文怀、丁佩在法庭上的供词,邹文怀是20日晚9时45分发现李小龙濒死的。这一说法为官方所确认。

而李小龙的好友、《龙争虎斗》一片摄影师陆正却说他差不多早3个小时就知道李小龙出事。7月20日,陆正一早就约了李小龙晚饭,但在餐厅等了半个多小时,都未见李的踪影。陆正打电话到李小龙家,接电话的人只说"出咗事"(出了事),又表示"唔好系电话讲"(不好在电话里讲)。此时大约7点。

陆正以为李小龙受了伤,匆匆赶到李家。当赶到李小龙的金巴伦道私寓时,陆正见7岁的李国豪正在自由自在玩耍,不见大人在其左右。陆正问李国豪你爸爸去哪了,李国豪道:"Movie!"(电影)。此时,李小龙的一名徒弟趋前在陆正耳旁说"呒咗啦"(没有了,意为人已死去)。

据法庭记录,李小龙是10时半左右从丁佩家送往医院的,再证实已死亡。那么,当中相差的3个小时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出事"这么久才送医院?

这一疑问,是建立在陆正记忆准确无误基点上的。时至20年后的今天,陆正仍坚持这一说法。

作为李小龙的挚友,陆正绝无把死因往男女私情上引导之意。但他的说法,却成了马上风说的一个佐证。

法庭记录称,急救员进丁佩卧房,所见李小龙衣衫完整。在法庭调查中,代表莲达的律师罗德丞末就男女私情方面的问题向丁佩发问。各方人士也都未涉及男女私情方面的问题。

而不少人认为其中疑点颇多:为什么不传陆正作证?为什么回避男女之间的私情?衣衫完整,是否能说明一切问题?李小龙出事到送医院的3个小时空档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一天下午,李小龙在干什么?难道就不可出事后弥补?

李小龙逝世的10年后,丁佩首次在电视上露面,她否认李小龙出事那天,与李小龙有过性行为。

有人认为:当事人仅剩一人,她不承认,谁也不敢下结论。

另外,西医否认中医的"马上风"之说。西医认为:发生性行为时暴毙,必有确切的病因,或心肌梗塞,或脑溢血,或其他的致人于死的暴症。这可能是性亢奋引发的,可能又不是。西医认为中医的"中风说"概念含糊(如脑中风、产后中风、躯体中风等),不足作为诊断的明确概念。

大麻说:

据港府法医部林医生的检验报告显示:李小龙体内有大麻留下的物质,份量微乎其微,在胃内有0.5毫克,小肠内有0.4毫克。林医生说,无法判断他是嚼下的,还是吸入的。

莲达作证时说:她直到李小龙在5月10日晕倒送医院抢救后,方知丈夫偶尔服用大麻。参与治疗的脑外科专家邬医生曾告诫李小龙,服食大麻很可能有危险。她补充说,洛杉矶的大卫·赖斯博医生则告诉他,如适量地服食大麻,是没有害的。

李小龙服食大麻,是否属"偶尔"和"适量"呢?

据有关专家调查分析,李小龙经常吸食大麻及其他兴奋剂。

李小龙染上"毒瘾"的原因,首先是他精神渐渐陷于失常状态,他暴躁焦灼,陷于极度孤独。他无法通过心理调节解脱自己,只好依赖大麻,吸服大麻之后,人会堕入奇妙快慰的幻觉中,这种神奇感觉在现实中是寻找不到的——他那时把现实看得很灰、很冷。

其次,李小龙成名太速,过份受影迷崇拜,是影迷心目中的大英雄。而他由于练功、操劳过度,体力精力常有不支之感。他为了保持偶像地位,不得不依赖兴奋剂(如苹丙胺、呱苹甲醇等),以恢复自信,精神保持亢奋状态。

大麻属毒品,而兴奋剂在某种意义上,可列为广义上的毒品。吸毒成瘾,必会从生理和心理上摧残一个人;而人受其摧残后,又更依赖毒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毒品中,大麻不及可卡因、海洛因那么厉害,但仍有慢性杀手之称。

李小龙的吸毒史不长,情形也不像某些文章所描绘得那么严重。但毒品对他已经构成的危害是不可否认的。

据李小龙死后披露的材料,受"盛名之累"的李小龙非常害怕死亡。在洛杉矶进行全身检查,被初诊为"脑部有问题"的李小龙偏偏拒绝对脑部的检查。结果那份健康检查报告是排除脑部疑症而下结论的,结论是一切良好。李小龙害怕面对脑部可能真有问题这一事实,结果自欺欺人,害了自己。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或注意保养,他的悲剧至少不会这么快发生。

李小龙在死前,精神变态、分裂、崩溃的状况已是相当严重了一

同时,他的体力体重迅速下降。他初来港,体重有140多磅,而死前仅120多磅。肌肉松弛,精力疲乏,任凭再怎么超负荷锻炼,再超量地喝鲜牛血、新鲜高蛋白饮料都无补于损。

可以排除李小龙直接死于大麻的假设,但大麻及兴奋剂,却加速了他生命的衰竭。

风水说:

风水说当时亦颇流行,姑且当山海经听之,不必去信。但其中巧合甚多,让人惊叹。

李小龙犯人名犯地名,不该住在九龙塘。原因他只是小龙,怎与九龙相斗,故犯人名。又,"龙游浅水遭虾戏",小龙困于池塘之中,故犯了地名。

李小龙搬入九龙塘私宅时,友人曾笑道:"你是龙呀,龙怎可住塘。"又道:"小龙与九龙相比,小龙自然不敌呢。"李小龙一笑置之,不幸当年戏言,如今竟成谣言。

李小龙所住洋房,末购之前,曾三易其主。最初为一老妇住,冷寂破落,老妇赴美,以40万元易于潮籍假发商人。商人花30万元装修,入住后,生意一落千丈,遂告倒闭。一美国假发商人以60万元购得,不久,美商生意失败,人卧病榻。此乃20个月内发生之事,故街坊皆视其洋房为凶宅。

李小龙于死前10个月时,以100万元购得。宅名为"栖鹤小筑"。有人言:私宅外貌,予人阴森可怖之相;宅内,更是煞气凛人。于是,李小龙在宅门前,悬镜一面,凭着明镜高悬,挡住煞气。但最近,明镜不明不白消失了。

宅内,有一株龙眼树,树上的"龙眼",常给人摘掉。故犯了人名之"忌"。

又:依数术、五行之说,李小龙之"李",与丁佩之"丁"相克,故李小龙必死丁佩香闺不可。

还有一说更奇:一次,某庆祝大会,有人推一只棺材状的巨型蛋糕出来。众人正诧异,从"棺材"里钻出一人来——正是李小龙也。当时大家又奇又好笑,不作理会。不料李小龙不久暴毙再钻棺材,于是,此事乃凶兆也。

李小龙归西后,众人目送装其遗体的棺材上飞机,飞赴美国。忽有一个惊人的喜讯传来香港,李小龙没死,他一脚端开棺材,又回美国闯天下去了!

但不久方知是神话一则。据护送李小龙遗体去西雅图的。陆正讲,是由于飞机升入高空,气压反差太大,棺材开裂,漏出了一些药水,复生之事,乃属虚无。

谋害说

谋害说的信者亦不算少,因为前几种假设都不足让人信服,人们只好往这方面推测。

其理由是,李小龙得罪过许多人,尤其是武术界的人士。李小龙指责备派传统武术不实用,弊端多多,甚至毫无用处。各门派的教头掌门人,为自己的门派,付出了毕生乃至数代人的心血与努力,遭此轻慢侮辱,能不伤心之至,义愤填膺吗?

也许,各掌门人宽宏大度,不与"此厮"计较,但圈中总还有人耿耿于怀,欲报欺派之仇,以慰门派先祖。

因为李小龙在美国就多多得罪武林中人,多次遭人暗算,险险丧命。他来港后,与武林中人关系之恶,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李小龙在港再遭人暗算,平增了七分可信度。

谁都知道,李小龙武功高强,明打不过,也只有暗算了。

美国是个枪支泛监的国度,以枪暗射,是首选之策。在香港,莫说持枪,携古老凶器亦算违法。于是复仇之事,让古老国术大行其道了。

一说某气功大师,发功搅了李小龙的气机,致使李小龙练功岔气,愈练愈糟,每况愈下,时辰一到,一命呜呼。

又一说为某点穴高手,点了李小龙要穴,初无反应,遂觉气息渐衰,力道渐弱,却以为练功荒疏之故,从而加紧锻炼。忽一日,穴道封死,百脉阻塞,魂归西天矣。

谁都知道,李小龙重外功而轻内功,这是他的致命弱点。如果真遭人用奇门异术暗算,他大概会浑然不觉,更不知用内功去化解。

以上说法,从理论上讲有一定的道理,但拿不出确凿证据,甚至连怀疑线索也提供不了,仍不足令人信服。

李小龙的挚友,美国武术界著名人士艾伯嘉亦是谋害说的中坚人物。他认为这是一次谋杀,凶手是一名草药医师,他给李小龙服的药,使李小龙慢性中毒。而这种草药的毒素,在人死后36小时内已消失,使之检验不出。

艾伯嘉分析了李小龙嫉恶如仇、多得罪人的性格。但他也指不出凶手具体是谁,又是受谁之指使。

任何一种李小龙死因之说,都不能最后信服于人。人们最后又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当事人丁佩与邹文怀身上,指望他们能说出死因的真相。事实上又是不可能的。

或许,真相仍如他们在法庭上作的证词一样;或许,他们仍隐瞒了什么不便说,甚至一辈子守口如瓶。

看来,李小龙的死因只能是千古之谜了。

在中外电影史上,一个明星之死如此轰动,疑点如此之多,大概只有美国艳星玛丽莲·梦露能与其相比了。

第23章  虽死犹生  两代悲剧千古奇

人死了,英灵却还活着:他的电影至今还在广为公映,魁力不减当年!他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堪称20世纪文化奇观,他被誉为中国功夫第一名人!十多年后,他的儿子李国豪长大成人,来港拍了第一部功夫片《龙在江湖》,人们惊叹:李小龙复活了!正当李国豪事业如日中天时,突然"死于非命"。父子两代人的悲剧竟如此相近,千古奇事!

李小龙没看到《龙争虎斗》公映的盛况。这是他主演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1973年8月19日,该片在美国首映,影迷们未能看到出席仪式的男主角李小龙,只能在银幕上看到生龙活虎的李小龙。

10月18日,《龙争虎斗》的国语片在香港公映。此刻,李小龙正静静地躺在美国西雅图的墓地。

《龙争虎斗》很快走遍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空前的李小龙热。

李小龙没死,他仍活着。

李小龙生前未能完成《死亡游戏》,就他的故事框架、哲学底蕴、导演意图来看,这必将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将会是他电影中最优秀的一部。

《死亡游戏》只拍了近二十分钟的胶片,剧本也仅是个大纲。

李小龙在拍《龙争虎斗》时,跟导演高洛斯曾谈及过《死亡游戏》,李小龙死后,高洛斯组织人撰写剧本。几经周折,由华纳公司出品、高洛斯执导的《死亡游戏》于1978年推出。但在这部片中,李小龙的许多意念已消失殆尽,男主角的功夫比李小龙要相形见拙得多,其他高手的功夫亦不伦不类。中国功夫片的特色荡然不存。

《死亡游戏》的近二十分钟原装胶片在嘉禾公司,嘉禾补拍了其他镜头,并力图将两种镜头有机地衔接起来,由吴思远执导。拍中国功夫片,嘉禾的条件及经验比华纳要成熟优越得多。但拍出的样片,仍不尽原意。李小龙的编、导、演方式,既不是好莱坞的,更不是香港的,而是属于他个人的那一套。

李小龙的作用和地位,是无人可替代的。他的死,带来的遗憾,又岂止《死亡游戏》?

李小龙生命的火花熄灭了,但他的电影仍大放异彩,愈来愈为世界电影观众所接受、所喜受。他成了真正的世界性电影明星,不少国家的影迷及影评家称他为东方的功夫影帝。

李小龙的从影生涯仅两年,仅拍了四部半影片:《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死亡游戏》。时间之短,作品之少,令人扼腕唏嘘。

然而,他却凭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作品,放射出耀眼的光辉。时逾二十余年,仍不见黯然失色。这在中外电影史上,实属少见。

诚然,由于李小龙的早逝,使他避免了走红明星"当红容易长青难"的难题。靠红颜取胜的女星怕老,凭体力及武功立足的男星同样怕老。曾几何时,早期的功夫影星胡金铨以其曼妙的舞(武)姿,征服了多少影迷的心,而在近作《阴阳法王》中,却给观众带来英雄白头、大师老矣的惋叹。

李小龙已离世二十余载,任何关于他能否"长青不老"的讨论,都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还是以情形相仿的明星与其相比。美国加州大学电影硕士蔡康永曾举过一例:

港台两地在70年代前后,塑造了不少能打,而且打得漂亮奇特的男演员。要讲到外型俊美,却只在影坛匆匆出现的,最出色的例子是傅声,纯论外型,很多人会认为傅声尤胜李小龙。可是傅声淬逝之后,他的电影并没有能一再引起、抢映的风潮,他的海报,也早已从影迷出入的店里消失。

二十余年后的今天,李小龙的电影仍常映不衰,仍魅力无穷,仍为影迷所津津乐道,仍为后世的影视演员所借鉴所效仿。有"星爷"之称的香港当红影星周星驰曾公开表示:李小龙是他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李小龙电影的思想底蕴及其艺术魅力,前文曾有论述。这里还需一提的是,李小龙的电影是极个性化的电影,电影所表现的就是李小龙的自我。

李小龙逝世后,出现过好些部表现李小龙的电影电视,较著名的有吴大维的《龙在江湖》、周星驰的《少年李小龙》等。吴大维、周星驰都算是出色的实力派明星,但李小龙就是李小龙,任何人饰演的李小龙都不及李小龙电影中的"这一个"来得更真实,更深刻,更能震撼人心。

李小龙电影的意义还在于:他使国语片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他使世界影都好莱坞出现新的类型电影——中国的功夫片。

好莱坞华裔影星陈冲曾抱怨说:好莱坞及美国电影观众对华裔演员的印象,仍停留在李小龙阶段。

这既是华裔演员的悲哀,又是李小龙的骄傲!

功夫与电影是李小龙生命的两大支柱。自李小龙赴美以来,最先是他在武道上的成功,才会有他在电影上的成功。他在电影上的成功,又促使他的武道更广泛地在世界传播,蜚声世界。

我们仍不敢说,李小龙是中国功夫第一人。但我们却可以定论:李小龙是中国功夫第一名人。他是第一位赢得国际声誉的中国功夫大师,他是中国功夫在世界范围内的传人。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首先是李小龙功夫热。

因此,自70年代起,许多外文字典词典都出现了一个新词:Kung  Fu(功夫的音译)。

鉴于李小龙在武术上的精深造诣与卓越贡献,世界武术组织把他评为世界著名七大武术家之一。

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倡仪把每年的10月27日(李小龙的生日)定为"功夫节"。

从1974年起,在美国举行的超级武术比赛,赛前均要作默祷,以表对这位中国功夫大师的敬意。

李小龙在《精武门》中痛打日本武师,但日本观众并没有为之而反感,富士山供奉着一尊李小龙塑像,人们尊他为"武之圣者"。

在香港、台湾、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出版过多种关于李小龙生平和功夫的书籍,以及纪念性的杂志与特辑。"李小龙研究"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在美国的大学,还被学者作为取得博士学位的论文专题。

李小龙至今仍被人们称为"功夫大使",他使中国功夫超越了民族与国界,成为国际交流的特殊语言。他的功夫电影与功夫书籍仍在世界各地传播,成为沟通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桥梁。

盖棺定论,且经过二十余年的检验,大概可对他的截拳道作一些结论性的探讨。

李小龙对武术的卓越贡献,或许不在于他战胜过多少武术高手,而在于他创立了一种新的武术门派:截拳道。但是,李小龙战胜众多武术高手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使他出名,又是对他的截拳道的有效检验。

截拳道已得到世界武术界的承认,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李小龙在西雅图的墓碑刻有这样的碑文:李振藩(李小龙原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截拳道的创始人

李小龙走得太匆忙,末留下任何遗嘱。碑铭,是莲达根据李小龙生前的愿望而立的。人们均认为:碑铭符合并高度概括了李小龙的一生,挈领出他武道的旨蕴和精华一-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截拳道是现代最具创新精神和开拓意义的武道。

截拳道大胆否定传统武学流于形式、围于招式、循规蹈矩等弊端。

截拳道是一种重实战、轻表演,重攻击、轻防御的武道。

截拳道是哲学化的武道。或是武道哲学。

截拳道不是招术,而是战术;不是教材,而是教义。因此,作为截拳道的门徒,不可刻意地学,机械地用;而是要心领神悟,灵活运用。注意:

截拳道无任何形式,又可有任何形式;无派无别,又可是任何派别。

对截拳道的研究,不可仅仅限于李小龙的武学遗著,还必须结合他在电影电视中的打斗与对白,更应参照他生平的言与行进行综合探讨。

李小龙大胆否定传统武学门派,他矫枉过正,在批判弊端的同时,连不少精华也一道弃之如糟粕。

李小龙武道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内功。在他的截拳道论著以及他进行截拳道的宣传教学中,他从不谈气功之类的内家功夫,他甚至连训练和动作中,如何调息运气都极少提到。

李小龙首先是不会气功,其次是他没有学气功欲望——这可从他的言论中看出。截拳道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拳道,而外家功夫比内家功夫,更要"直接"得多。

李小龙是个撤下种子就想摘果子的人。内家功夫见效太遥远了。

传统武学对"武功"的理解,"武"特指外功,"功"待指内功。"武"与"功"对一个武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故谓"武功"。

有诗为证:"练功不练武,十年白辛苦。"光练内功,不练外功的招法,内力虽浑厚,却不知如何借于身手施展出来,如何护身克敌?

反之,"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光有招术和劲道,内功不行,终究会觉得底气不足,如大树无根。并且,练功时自损,或打斗时受伤,只能"硬挨"。内功高深之人,身体受到外力和外气侵害,他的内气会形成一道无形而又坚韧的屏障,并且还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对内伤及气淤进行化解。

这句"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箴言不幸成了李小龙暴毙的谶语,这也是李小龙截拳道的致命弱点。我们不能确认李小龙暴毙的直接原因,但可以认为:李小龙因日常不辅之以内功训练,而致导身体垮了下来。假设真有人暗发功伤他气机,他是无能为力并且毫无知觉的。

香港一些武术界教头认为李小龙"练功不得其法",并非无稽之谈。

李小龙的截拳道理论,融会了道家佛家的境界说。但实际上,李小龙的心态并非处于这种境界。若他能潜心练内功,常年不辍,是能进入这一境界的。那么他的性情,也不致于这么浮躁和暴躁。

李小龙犯了"欲速则不达"之大忌。

截拳道不适宜初学者,而适宜有相当功底之士。李小龙虽也强调"悟",但对初学者来说,是"悟"不出深邃的"道"的,必须有一个刻苦而较长的磨练磨难过程。这也是哲学上的量变到质变。

以无法为有法

(不属任何一派招法,又可以是运用任何一派招法),首先还须先有"一法"。初学者,不妨"因师置宜"先学一种或多种有效的传统招法。有了相当的基础,再融汇贯通截拳道,必如虎添翼。

李小龙的截拳道之所以这样厉害,是他掌握和了解数十种中外武术,汲取精华的结果。

黑格尔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众多传统武学门派,之所以能沿续数百上千年,至今仍有相当的影响及威力,自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

李小龙说:"传统的形式只可能迟钝你的创造力,冻结你:的自由感性。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一无知性地照着做罢了。"——类似一概否认传统的言论,在他的武道论著中几乎处处可见。应该说,李小龙失之偏颇。

笔者犯了苛求死者之大忌。写上述的一段文字,于笔者内心来说,是十分矛盾和痛苦的——笔者一直是李小龙武道!的崇拜者。但又记人忧天:

唯恐初学者盲目崇拜截拳道,而缺乏清醒头脑;唯恐初学者把截拳道当成武学的速成教材,以此作为不日成为功夫大师的捷径;更唯恐初学者迷一鄙百,只学截拳道,而把各门传统武学弃之如垃圾。

李小龙由于生命短促,而来不及将其截拳道研创得尽善尽美,无瑕可击。对这一点笔者是坚信不移的——李小龙是中国武学史上伟大的改革家,其意义及光辉不亚于慧能对禅学的一次革命。

这两者的情形是极相似的。禅宗在初唐给推向极致,枯坐渐悟,而慧能摈弃坐禅,主张顿悟,从而爆发一场禅学革命。结果,慧能的南禅打败了神秀的北禅,中国禅寺成了南禅的一统天下。

中国武学的诸多门派也给推向极致——修心养性,而摈弃了武道的原始打斗。中国是东方武术的发源地,日本、韩国的武术最初是由中国传去的。在现代,中国的拳师常常打不过东亚小国的空手道、跆拳道高手——因为他们的拳道更讲究实战。这一点,李小龙在美国深有体会。这种体会也常会在与外界交流的中国武师间产生,他们会认为中国的武道成了养性之道,中国的武术成了"舞术"(传闻有这么一事,80年代南方某市一位全国武术单项女冠军,某夜在烈士公园,被两个大男孩拖去树丛欲强奸,女冠军手脚无措,束手待毙。幸得纠察路过,才将她解救)。

李小龙截拳道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使中国的武术重新正视实战。

去禅寺考察,人们会惊奇地发现,禅师们实际上都没有摈弃坐禅。如果李小龙长寿的话,他会不会把他鄙弃的传统武学又重新捡起来呢?

这仅是设想。但笔者相信,后世截拳道的传人,是会冷静而客观地对待传统武学的。

是为笔者对截拳道的粗浅解读。

李小龙死后,其妻莲达带着儿女定居她的故乡西雅图。

1974年,美国举行超级武术大赛,邀请李小龙遗孀莲达以第一嘉宾的身份出席开幕式。以后年年如此。1981年,洛杉矶上映后经补拍的李小龙遗作《死亡游戏》,莲达应邀观摩,洛杉矶市长向莲达颁发了荣誉奖。在李小龙死后,莲达潜心整理李小龙遗著,并在他人的帮助下陆续出版发行。这些著作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李小龙的母亲何金棠,1991年度过80岁生日,现定居在美国佛罗兰市。她的晚年十分孤独,常常陷入对儿子的追忆中并向人讲述李小龙。她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为此她十分感叹地说:"没人相信,儿子曾是世界明星,而做妈妈的还要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最值得一提,也是世人最关注的要,数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

李国豪从小生活在武术的环境下,他刚刚学会走路动作,就开始自觉地模仿武术动作。李小龙也有意识地培养他,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李国豪在幼儿学校经常炫耀武力,跟同学打架,打得同学鼻青脸肿,致使家长向李小龙告状。李小龙为避免麻烦,不再教儿子。

李小龙在一篇自传性的文章中说:"至于孩子的将来,还是让他自由发展好了。"

1970年,李小龙携妻子回香港度假,5岁的李国豪随父亲上电视台作武术表演。父子俩都作了脚踢木板的表演,人们对李国豪的功夫惊叹不已。

鉴于李国豪好斗的性格,李小龙曾多次表示不能教他习武。但李小龙的话往往又是不算数的,他仍教李国豪功夫,并且是攻击性非常强的截拳道。李国豪小小的年纪,哪里领悟到什么截拳道的旨义,他只会见人拳打脚踢。

李国豪跟父亲学武的经历非常短暂。7岁那年,李小龙"死于非命"。在葬礼上,李国豪指着父亲的遗体叫:"Movie!Movie!"(电影!电影!)他以为父亲是在拍电影。20年后,李国豪却是在拍电影时奇怪地死去,又是一起"死于非命"!

父亲死后,李国豪随母亲定居西雅图。母亲莲达,鉴于丈夫练武经受的磨难和死后的阴影,竭力反对儿子国豪学功夫,而主张他安心念书。这情形,极似李海泉夫妇对儿子李小龙未来的期望。

李国豪的性格跟父亲极相似。他喜好打架斗殴,滋事生非,他两次被中学除名勒令退学。进第三所中学又中途辕学,结果不能毕业。

李国豪既打别人,也挨别人的打。于是就拜父亲的生前挚友、武术家依鲁桑杜为师学武术。李国豪对武术没有父亲那样虔诚、执著。据后来亲睹过李国豪身手的陆正说,他的功夫与李小龙相去甚远。

莲达说李国豪,他从小就是"反斗精",天生的叛逆性格,而不听母亲和老师的劝教。他对找他麻烦的小朋友一律还以颜色,结果没有中学可以容身。他曾说:"我相信反叛的哲学。"这种反叛精神,至他读大学都不见丝毫改变。

李国豪是读特别班才拿到同等学历的中学文凭的。随后,他到离家万里之遥、位于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就读于麻省爱默生学院戏剧表演系。这是他违背母愿的选择,因为李小龙的缘故,莲达不希望儿子做演员,而做一名生活宁静、收入稳定的医生。

李国豪是在父亲的光环和阴影下长大的。

李国豪的外貌更象欧美人,他从小在美国长大(只在香港生活过一年多),他的意识中他是美国人。因为他父亲的名气太大,人们总把他说成中国影帝、或中国功夫大师李小龙的儿子,因此,他怎么也做不了美国人。曾跟李国豪合作过拍片的香港导演于仁泰说:李国豪陷入"情意结"而无法自拔。他常想:自己是中国人?自己是香港人?自己是美国人?他曾对于仁泰满腹牢骚地说:"呸,美国人不当我是美国人!我又不算是中国人!又不是香港人!"

李小龙既给儿子带来荣耀,也带来过耻辱。

李国豪说:"我两岁开始,父亲就教我学功夫,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然后,李国豪稍大时从一份杂志上看到他父亲是死在一个女人的床上的,并且说他父亲与这个女人关系的密切甚于他母亲。李国豪难于接受这样的事实,这对他刺激太大了,他曾沉默忧郁了好些日子。

李国豪后来说,父亲死后,"报上出现种种传闻,说他吃了禁药(指大麻),甚至玩巫术(指在室门悬明镜驱邪),这对我打击很大。"

很长一段时期,李国豪禁止别人谈他父亲,说他是李小龙的儿子。若有人无意中提及,他立即会示以愠色,甚至以拳还击。李国豪一度拒绝看他父亲拍的电影。他远离家乡与亲人去波士顿上大学,很大的原因,是想从父亲的阴影下逃离出来。李国豪学的是表演,从事业的角度讲,留在西部的机遇要大一些,但他却去了东部。

无独有偶,李国豪与他父亲,都是由于香港而促使他们在影坛出名的。李国豪从20岁起,到纽约市谋生,他一边上演艺课,一边在百老汇充当跑龙套的小角色。

纽约是仅次于洛杉矶的全美第二大电影电视制作中心。从这点来看,李国豪当时混得并不怎么样。因为任何一个学表演的人,都想主演电影,绝不会满足于在舞台跑龙套。

据后来传出的消息,说美国很多片商都想借李小龙的知名度,而约他儿子李国豪拍动作片,遭到李小龙遗孀莲达的婉言谢绝。这类消息的可信度,值得怀疑。

倔犟的李国豪是不会听从母亲安排的。因于他父亲的荫庇,他在演艺上的运气,不象父亲那样多舛。他21岁时,已先后实现他的影视梦。他的电视片处女作是哥伦比亚电视公司的长片《功夫》,电影处女作则是由香港出品的《龙在江湖》。

李国豪绝没想过他要去香港拍电影,因为他仇恨香港。

1986年,香港导演于仁泰奉老板潘迪生之命来到纽约,游说李国豪赴港拍电影《龙在江湖》,遭到李国豪一口拒绝。他认为:香港人在舆论上杀死了他父亲。他甚至对亚洲人也反感,当于仁泰问为什么,他忿忿道:"亚洲人使我父亲死亡,他死在亚洲。"于仁泰解释道:"如果你父亲不回亚洲他不会成名,也不会掀起国际间的中国功夫热。"

于仁泰凭着流利的英语,凭着真诚和耐心,终于打动了李国蒙,加之他也确实对这个剧本感兴趣,终于答应赴港拍门。

因为他是李小龙的儿子,他成了媒介追踪的热点。一记者问他对香港的印象,他说:"我最早的记忆是香港的臭味。"

人们无法想象他对香港的印象是这么恶劣,甚至漂亮的香港姑娘也激不起他的一丝好感。在一个公开的场合,他以鄙夷的口吻形容香港女人是"鸡"(妓女)。

李国豪不承认他是中国人或香港人,他拒绝学讲中国话。有一次,有人叫他中文名字"李国豪"他也火冒三丈,他要人家叫他的英文名字"Brandon  Lee"(普拉顿·李)。

李国豪甚至不愿人家提他的父亲。这一方面是他不愿背父亲的盛名,一方面又是他想竭力摆脱他父亲的"丑名"。他说:"我不想人们只知道我是李小龙之子,我不想坐在父亲的魔毯上登天,但这很不容易。当然,我也有责任,谁叫我不去做牙医?"

在一次招待会上,一群记者问他李小龙对你的影响时,他怫然不悦,怒冲冲地作出退席的姿势。

那时,香港影视界和新闻界的人,几乎没人对李国豪有好印象。

李小龙生前好友陆正,回忆李国豪在港拍片时他们的一面之缘。在李国豪离美赴港前,母亲莲达有这样的交待,她说你在香港有事可找陆正,陆正是你父亲在嘉禾的同事,是你父亲的挚友,你父亲主演的《龙争虎斗》是他担任摄影。莲达要儿子转达她对陆正的问候。

别的都不说,就论年龄,陆正是李国豪的叔辈。小时候,陆正还抱李国豪坐在他膝盖上嬉耍。且说李国豪来"拜访"陆正,一副盛气凛人、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他只是说:"我想看看你是什么样的。"当陆正问起他母亲莲达的近况时,他说他不愿谈,现在唯一想的就是练功。陆正以为他是个不懂世事只迷练功的白痴天才,看过他的拳脚,却大失所望。

在香港,唯一能和李国豪投机的是女星简慧真。简在《龙在江湖》中与李演对手戏。简慧真与李国豪要好,不是因为她的姿色媚态,而是因为她也是混血儿。香港的传媒没有爆出他们的绯闻,因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7年后,李国豪暴毙的噩耗传来香港。《明报》记者电话采访简慧真。简在电话中泣不成声,致使采访中断。稍后记者再挂电话,简母接话机说简慧真在洗手间痛哭。简问她母亲,是不是因为愚人节,记者在恶作剧?

李国豪最后步入跟父亲一样的噩运。他从懂事起,一直未能摆脱父亲的阴影。制片商请李国豪拍片,并非看中他的功夫和演技,而是要创造"李小龙复活"的奇迹。

李国蒙跟父亲,除了血统的差异,外貌差异极微,简直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当然,李国豪比父亲要高大,李小龙身高1.73米,正常时体重59公斤;而李国豪身高1.83米,体重73公斤。

制片人为了迎合观众,要求李国豪完全模仿李小龙,甚至连一招一式;一蹙一睁,以及发力搏击时猛禽似的怪叫都要跟李小龙一样。

对此,李国豪非常反感,他常跟他父亲一样,因意见不合而跟导演制片发生争执,甚至以罢演相威胁,他说:"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大不了去扫街,还怕个啥?"他冷静时,曾向传媒说自己的苦衷和期望:"我不希望靠父亲的威名才被人接受,我要自创新形象,这样才算符合我父亲的基本精神。"。

他同时对导演只重动作而轻表演的做法极反感。他认为这不是他的戏路子,他也不会违背自我走父亲开创的戏路子。他说:"我父亲先是个武术师,继后才是演员。我是一名演员,只不过我也懂功夫而已。"

执拗的李国豪最后仍是跟他父亲一样,以折衷的方式屈服导演制片的意图。原因也是一样的,这就是最后向票房价值投降。因为一个领衔主演演员,拍不出卖座的影片,就等于宣判了他艺术生命的死刑。

李国豪毕竟是李国豪,虽然他占尽身材魁梧的优势,但无论演技、功夫、气质等都比他父亲要逊色。也难怪,他初出茅庐,便挑大梁。而李小龙磨练了多年,还在好莱坞的银幕跑龙套。正因为李国豪模仿了李小龙,更因为他是李小龙的儿子,这部在艺术上不算精品的《龙在江湖》,在商业上仍是成功的。

《龙在江湖》之后,李国豪在美国片约不断。1991年,他的《浴血蛟龙》一片被20世纪福斯公司看好,找他一下子签了三部影片的片约,全是领衔主演。其中两部"龙片",一部"乌鸦"。

李国豪得"龙"的荫庇,运气较他父亲好得多。30而立,一心想当功夫演员的李小龙,30出头还在好莱坞影坛跑龙套,他死前已是大红大紫,好莱坞仍打算小心翼翼地跟他一部接一部来。而李国豪一家伙就签了三部,此时,他才26岁。

1692年,李国豪的《龙霸天下》公映,各方的反应良好。他的功夫演技已成熟,龙片的制片人罗勃·罗伦斯高兴地对人说:他父亲在银幕上造型紧张,Brandon(李国豪)则轻松得多,新潮、过瘾。Brandon是中国和美国的,而李小龙则是纯中国的。龙片公映,李小龙迷们惊叹不已,说是"龙的复活","东方功夫影帝再世","李小龙第二"。

已是花甲之年,住在旧金山德利市的功夫黑带十段卡斯楚说,二十多年前,我跟李小龙交过手,也亲眼看过李国豪练功,那时李小龙举起一块木板,要刚学会走路的小国豪抬腿踢它。现在我看到《龙霸天下》片中的李国豪,简直就以为李小龙复活了!

影片成功,李国豪自然收入不菲。他在华利山的高级住宅区买了一幢私寓。他谈了一个女友,制片公司的故事编辑丽莎·赫顿,俩人同年,情投意合,同居于华利山的爱巢中。

自从香港一别,1991年于仁泰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再见到李国豪。他说李国豪比以前要温和多了、礼貌多了,大概是年龄的增大,人懂事了。

在香港与李国豪合作过的高志森,这一年在美国的电视上见到李国豪。李国豪接受记者的采访,他对记者问起李小龙一点也不反感,还大谈李小龙的电影及功夫,说要学习父亲的长处,比父亲还出色。高志森惊喜不已,感慨李国豪确确实实明智多了,他已意识到他父亲盛名对他的帮助,但他不为盛名所累,要走自己的路。

李国豪性格演技正成熟,事业如日中天。

1993年4月1日零点30分。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威尔明顿市的电影片场,正在上演一出人间悲剧。摄影机下的李国豪手提一袋食品,与他演对手戏的迈克尔·麦西(Michael·Massey)站在20英尺外,手持一把0.44口径手枪,枪声一响,李国豪应声倒地,鲜血四溅。

此时正在拍电影《乌鸦》的枪战镜头。

片组的人先是一愣,继而震惊哗然——假戏真演,李国豪中的是实弹!大家急忙把李国豪送医院抢救,12小时后宣告不治身亡。李国豪中弹直到死,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未留下一句遗言。

据参与抢救的外科医生麦摩利称:李国豪的死因是失血过多,肺部充满液体,无法呼吸。据X光片显示,背椎骨被一块圆形金属物击中,而腹部伤口,直径几乎1英寸。

疆耗传出,世界震惊,尤其是港台、美国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团反应强烈。传媒纷纷报道这一噩耗,并追踪及探讨李国豪的真正死因。

翌日,医生在检尸后,宣布李国豪是被一颗零点44的子弹击中的。因此最先的传闻是谋杀,第一"嫌犯"理所当然是开枪的演员迈克尔·麦西。

24小时后,谋杀说又被推翻。迈克尔·麦西是按剧情开枪的,他认为他拿的枪里装的是"空弹"(没有弹头的空弹壳,但里面有火药,扣动扳机后,仍能冒出火花硝烟及响声)。最重要的是,迈克尔·麦西只管拍片时使用枪,而不准备枪,枪是道具总管交给他的。

道具总管自然成了第二"嫌犯",他称:他只保管枪支,装弹药的是特技人员。

第三"嫌犯"的特技人员称:他装的是"空弹",装完后,又交给道具总管。

据传媒分析,三个人都有作案的可能:可能特技人员装的是实弹而非空弹,道具总管未检查就收下。可能是道具总管将枪里的空弹取出,换上实弹。可能是迈克尔·麦西自己换上的实弹。

谁也没料到会出事,自然也没谁去监督从装弹到开枪的整个过程。并且,不是马上装弹马上开枪,准备好的枪,有时会延误几天才使用。

因此,这三个人都有作案的可能,却都又证据不足。

警方观看了李国豪中弹的毛片,并会同枪械专家检验了枪枝弹药。他们提出两种设想;一是装有实弹;二是枪膛里原来就有一颗弹头,装枪者与开枪者都懵然不知,因空弹壳里有火药,其推力仍可将弹头射出,在近距离内仍有较大的杀伤力。

李国豪的死有两种可能:谋杀与意外。

如是意外,这种事故的发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却是让李国豪给撞上了。据健身房的老板戴维斯说;出事的三小时前,我们还在一起开玩笑,李国豪喜孜孜说,过两个月他就要跟丽莎举行婚礼,做新郎官了。

如果是谋杀,仇人是谁?是片场的当事人及目击者?还是隐在幕后的人?甚至有人怀疑是其父李小龙的仇人,而寻他儿子雪恨。枪支保管不严,予人的可趁之机实在太多。

警方与记者均对李国豪的品德及行为作了调查。少数人说他好相处。多数人认为他脾气很傲,不易相处,但又认为他是这种直性子,末听说他与谁有深仇大恨。

李国豪的女友丽莎也承认:不少人认为他很嚣张。其实他是自信、认真、直爽,遇事喜欢单刀直入,很多人对此受不了。

不少记者分析,不排除李国豪有仇敌的可能。因此,也不排除李国豪是被谋杀的可能。

《乌鸦》是一部很邪的电影。

片名本身就邪,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中国)乌鸦被视为一种不吉利的鸟。而在摄制过程中,片场连连发生意外事故——好几个工作人员受伤或闯祸。

《乌鸦》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李国豪所饰的摇摆乐歌手与他的女友双双被毒枭杀害,李国豪从阴间里还魂而出,为其女友复仇。这就是说,李国豪在电影中必须死一次,那当然是假死。谁也没想到:假戏真演,李国豪真的死了!并且永远不能还魂复生!影片已拍了七八成,还有一周便可封镜。

这使人联想起李小龙未完成的《死亡游戏》,片名被人认为也是不吉利的。李小龙九死一生闯上塔顶,所获得的只是一句关于生与死的铨释:"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中国人忌讳在生的时候谈论死,李小龙却偏去触这个大忌。于是,宿命论者多了一条证明其学说的佐证:天意如此;

若真是如此,老天爷也太不公道了:李小龙只活了32岁,李国豪才28岁!

李国豪英年早逝,港人与世界影迷扼腕叹息。

李国豪葬在他父亲李小龙的墓旁,面对着两座坟墓。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莲达,心情是多么地沉重和悲痛!

至笔者此书杀青之时,仍末获悉美国警方关于李国豪死因的确切定论,仍将以极模糊的初步结论"死于非命"悬之于世。李国豪之死,与其父惊人地相似,这将又是一个千古之谜。

父子俩都是不甘受命运摆布的强者,而最终逃不脱命运对他们的主宰——这是为什么?难道真如古代先哲所说"至刚者折"吗?

芳草萋萋,墓地摆满了影迷献的鲜花……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