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而又高效的培养习惯妙方(1)

( 本章字数:3136)



    “‘三二一’模式”:简明而又高效的培养习惯妙方

    “‘三二一’模式”简述

    我设计的“‘三二一’模式”,是一种简明而又高效的习惯培养“模式”。所谓“模式”,就是你只要按这个模样做,按这个套路走,你的习惯就很容易养成;如果不这样,这习惯就很难养成,因此这也是我们培养习惯的妙方。

    那“‘三二一’模式”中的“三二一”指什么呢?

    “三二一”是指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三个“性”、二道“关”、一个“数”。

    三个“性”,即要把握习惯培养的三个“性”——策略性,可行性,操作性;

    二道“关”,即要闯过习惯培养的二道“关”——开头关,信心关;

    一个“数”,即要牢记习惯培养的一个“数”——21。

    我相信如果你按此模式去做,那培养习惯真地会变得简捷、明了,而又趣味无穷。下面容我一一给你详加解释。

    “三二一”自我超越模式

    “三”——培养习惯的“三”个性:

    1必要性:即重要性;

    2可行性:科学、合理、符合自己实情并尽可能量化;

    3操作性:用“一分钟自我超越‘傻瓜日志’”提醒和监督。

    “二”——培养习惯的“二”句话:

    1关键在前3天;

    2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缠上新的一段,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一”——培养习惯的“一”个口诀:

    三七二十一——“三”指前3天一定要认真;“七”指一星期7天,还指一星期后会产生兴趣;“21”指培养一个习惯平均用21天。

    2“‘三二一’模式”之“三”

    诚如我前面所说,“‘三二一’模式”之“三”,是指要把握习惯培养的三个“性”——策略性,可行性,操作性,具体如下:

    策略性

    培养习惯特别要注意策略。不注意策略,就很容易碰钉子,事倍功半;注意了策略,就会节节胜利,事半功倍。

    策略性之一——逐个击破

    前面讲到的“善于聚焦”就是指这一点,因为这一策略太重要,因此我专门拿出来予以强调。希望开始培养习惯时,千万不要着急,先从众多习惯中挑出一个,全力盯住它、对准它,这样就很容易成功。

    策略之二——从容易处着手

    这实际是古今中外成功的一条规律。老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里有一件事颇有意思,你不妨听我一讲。

    最近有朋友送我们家一只小白狐,取名欢欢。在它两个半月左右,我想教它一些简单的动作,将来朋友来了,好做些表演。

    从哪儿教起呢?

    当然先从容易处开始。

    于是我与爱人商量后,从众多习惯动作中,决定先从“趴、趴”开始。

    为什么?

    第一,它本来常趴在那里,这是它自然的动作,因此这样做,顺乎它的天性;

    第二,指令单一,这里实际就一个“趴”字,它很容易记;

    第三,这小东西很馋,因此很容易用食物诱导。

    就这样,由于我们一开始选择了一个单一的、容易的习惯进行训练,没两三天,它就进入角色了——只要我手里悬一样好吃的东西,嘴里“趴、趴”、“趴、趴”地发出指令,它很快就会抬起头,像小学生似的恭坐在那里,等待着食物从天而降。而能有此成果,我们当然兴趣大增,我相信这小东西以后对此类学习,也一定会兴趣大增。

    通过此事,你是不是看到了从容易处着手的好处呢?试想,如果开始我们不是从简单容易处着手,而是一上来就让它“先360度横向打个滚,再来个前后鱼跃滚翻”,你说那将是何情景?

    策略之三——从好习惯开始

    为什么?

    实际这就是上面的策略在习惯问题上的具体应用。你想,相对于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就一定容易得多。坏习惯害己又害人,我们谁都深恶痛绝,恨不能一下子把它们全部铲除干净。但问题是克服坏习惯并不那么容易,太难了。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而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逐步形成的,可以说已根深蒂固、盘根错节。这就很像我们要盖房,如果在郊外一块空地上就很容易盖;但如果你要到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盖,那就麻烦了,光拆迁就会把你搞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筋疲力尽。因此如果你培养习惯一上手就立即要去对付你的坏习惯,那很容易碰钉子,而几个钉子一碰,你很可能对整个培养习惯也会失去信心。

    那按你所说,难道坏习惯就不要去对付了吗?

    不是的,我说的是一种策略。等你在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取得了信心和经验,又增强了对自己的控制力和驾驭力,再去对付,那一定容易多了。我们对待别人的习惯也是这样。我不是说你不要去管你的孩子、学生、员工的习惯,而是告诉你应从自己开始,在你自己身上取得成效和经验后,再去改变别人,这样一定更有成效。你说是吗?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