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内阁轻重 ( 本章字数:6397) |
廷推之日。 能够列席廷推的都不可能是卑官,而是朝廷五品以上的京官。 其中以刑部,户部最多,有二三十人之多。 其余各部都不到十人。 然后内阁数人,翰林院,詹事府数人,通政司数人。 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尚宝司,鸿胪寺等各二到五人不等。 钦天监,太医院也有一名官员参加廷推。 最后就是顺天府的官员。 因此有资格列席的京官足足有一两百号人,抛开缺额的,病得实在下不了床的,今日廷推吏部尚书时,一共到了有百余名官员之多。 众官员抵达后,有的回朝房里歇息,有的在广场上谈笑。 这时日头正照着午门广场上,众官员们面上云淡风轻的谈笑,但私下都用余光打量着经过广场的每一名官员。 但见这时端门金水桥上走来一行官员,午门前的官员立即上前相迎。 这一行官员不是别人,正是林延潮率礼部官员抵达。 林延潮头戴乌纱,身着锦鸡补子绯色袍服走过金水桥。趁着初升的阳光而来,林延潮身上既有高官大员的贵重之气,也有一等朝气蓬勃的英气。 见了林延潮,桥下的官员都不敢仰视。 而黄凤翔,赵用贤等礼部官员跟在林延潮身后来到了广场。 “见过大宗伯!” “拜见大宗伯!” 林延潮还礼后,笑着对左右道“看来各部之中,又是我们来的最早。” 官员的级别越高,就越喜欢迟到,如此重要的廷推,迟到个一个半个时辰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身为大员,你不来廷推还真推不了。 至于小臣若迟到了,谁还等你,回头还要被御史弹劾。 林延潮这话是以开玩笑的语气道出,在场官员哪敢接话,只是在旁陪笑。 林延潮与礼部官员先至朝房休息。 礼部于午门朝房有两个,一个是部堂使用的,另一个是四司使用的。 这也是六部才有的待遇,当年林延潮在翰林院时,也是上下一起挤一个朝房。 礼部的部堂朝房在东侧上首第二间,四司朝房在西侧末间。 众人到东侧朝房入座后坐下稍稍歇息。 林延潮指着窗外道“听说近来四司朝房一向屡为刑部,户部的朝官侵占,令本部司里官员无处可坐。从今日起我们以修葺的名义将四司朝房锁起,然后换了钥匙让值堂好生保管,这借易逐难,此后朝房再也不许给其他衙门的官员借住。” 下面官员一并称是。 说到这里值堂的吏员即给他们端上来茶来,这时陈济川入内在林延潮耳旁说了几句话。 林延潮闻言点点头示意陈济川退下,然后对左右的黄凤翔,赵用贤道“元辅言身子不适,不参与今日的会推了。” 听了这话,大家并没有出乎意料。 在廷推前一日,言官上疏弹劾申时行。外人看来此举是看你马上要致仕了,有人赶紧来刷一把声望。 但熟悉内情的人知道,为何早不弹劾,晚不弹劾,非要挑在会推前的一日呢? 想明白后,就知道申时行为什么不来了。 首辅不到场,那么官员会揣摩吏部尚书的意思,但会推吏部尚书,官员们又去揣摩谁的意思? 所以答案就是没有人,谁也没有足够的实力,主导这一次的会推。 今日的吏部尚书会推,注定将会是一场龙争虎斗。 林延潮一面喝着茶,一面透过窗户格子看向窗外。少顷,工部尚书舒弘志与工部的官员到了。舒弘志很是热情地与广场上的官员们寒暄。 黄凤翔低声道“听闻舒司空也有意逐鹿大冢宰之位。” 听黄凤翔这么说,林延潮,赵用贤不约而同露出了不屑的神色。 赵用贤道“就凭他?” 黄凤翔笑道“舒司空当然另有打算,陆,石之一晋吏部尚书后,他想填补留下的缺位。这一次出面也是先试试水。” “原来如此。” 几人又喝了一会茶,参加廷推的官员陆陆续续也到差不多了,这时户部尚书石星方姗姗来迟。 石星一到广场半数的官员都是拥了上去,以往不苟言笑的石星今日也显得平易近人。 说了几句后,石星径直来到礼部的朝房。 石星上前数步,林延潮也迎上前来。 石星托住林延潮的手道“原来大宗伯早就在此了!” 林延潮道“会推乃朝廷伦才之典,林某不敢怠慢,故早到一步。” 石星闻言笑着道“原来如此,之前海运济辽的事,石某想过若是朝廷经费宽裕,倒是不妨在江浙打造些海船来,此事石某后来与许次辅商议过,大家一致商定大宗伯再想想办法。” 早干什么去了?嗯? 林延潮心底冷笑,面上却又惊又喜地道“若真是如此,实在太好了。林某先谢过大司农了。” 石星点了点头,又与赵用贤,黄凤翔说了几句场面话,这才走出礼部朝房。 林延潮目送石星笑容满面,赵用贤却连看了林延潮数眼。 石星走后,刑部陆光祖率着刑部一干官员抵达了。这一次官员们又是拥了上去,似比之前迎石星的人还多。 林延潮看去石星的脸色有几分不好看。 今日陆光祖也不再如往日般矜持自重,而是满脸春风与官员们寒暄,至于林延潮与陆光祖之间,自己既没有上去的意思,对方也没有过来的想法,彼此遥遥行礼即是打过招呼。 会推在阙左门进行。 近百名官员将阙左门外的广场站得是满满当当的。 今日主持会推的是吏部左侍郎赵志皋,赵志皋年纪老迈,念了几句就不行了,当即表示要歇歇。 林延潮见此狐疑,这样大的年纪,申时行还打算推举他入阁,到底有没有问题。 赵志皋到一旁歇息后,右侍郎王用汲即接替了他。 王用汲是去年从总督义学衙门任上升迁为吏部右侍郎的。 王用汲是与海瑞齐名的廉臣。 他主持义学时向朝廷提出将宫中,国子监里的藏书集中设一藏书室,供给来京的士子,义学的教师抄录借阅。 这就有些类似于汉时石渠阁,宋时崇文院,但不是服务于皇家,而是服务于读书人的,有些类似建立国家图书馆。不过很遗憾如此有见地的建议,没有被天子采纳。 现在王用汲立于皇城墙下,内阁大九卿官员于墙下东西而立。 首辅,吏部尚书,兵部尚书陆续缺席,本来十三人,只到了十人。 而其余的官员一并面北而立。 王用汲一边宣布吏部尚书堪任官员的履历,一面有吏部官员将书写有堪任官员履历名册交各个参与会推的官员手中。 林延潮立于西首,日头越过紫禁城的红墙上正好照在自己身上。 林延潮用手挡了挡阳光,拿起堪任册翻至第一页,不由心底冷笑一声。如他料想,这堪任册上列在第一页的正是户部尚书石星,而陆光祖则在第二页。 这堪任册上次序先后,其实也是一等暗示在其中。 否则按照年资而论,陆光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石星是嘉靖三十八年的进士,陆光祖的排名应该在石星上面才是。 虽说没有首辅,也没有吏部尚书,但总是有人用这样潜移默化的手段来影响这一次的会推。 林延潮想到这里,看了一眼正坐一旁歇息的吏部左侍郎赵志皋。 林延潮顺着堪任册继续看下去,不仅石星,陆光祖在列,还有舒弘志,孙鑨,王用汲等一共七人。 林延潮本以为自己的名字也会列入‘陪跑’名单,但可惜名册上并没有自己名字。 礼部尚书可以不由词臣出任,但吏部尚书能否偶尔由词臣出任? 从这几年看来,别说词臣当选,就连堪任官员名单上也不许有词臣名字出现。 如嘉靖,隆庆朝时,如方献夫,严嵩,高拱以内阁掌吏部的情况,是绝不可能在万历朝出现了。 这时候王用汲已念完以上官员履历道“吏部尚书推某正某陪,诸位官员想清楚后,上前画题!” 吏部尚书会推,不似九卿会推,也不是三品以上公卿会推的流程。 对此有明文记载,阁臣,冢宰,大司马,总督出缺时,则立榷。 列卿佐贰,巡抚出缺时,则坐推。 这看起来像是死规定,表示官员站着商量,是对于宰相,尚书,总督会推的慎重。 其实之所以如此会推,是因为阙左门前没有那么多椅子给你坐,纸笔发下去也是麻烦。 会推大臣时人数多,官员没办法坐在椅子上,或者左右宴房里,写好了堪任贴递上去,必须一个个到公案前,在吏部官员监督下于名册下题画。 “大宗伯!” 林延潮听到身旁一个声音,原来是许国与他说话。 “次辅有什么吩咐?” 许国诚恳地道“我与你说掏心窝的话,今日之会推,涉关今后内阁之轻重。若是你真对石司农有什么成见,今日一定还请看在我的面子上暂且放下。” 林延潮明白许国的意思,若石星出任吏部尚书还好,但若陆光祖出任,那么内阁以后要想使唤吏部就难了,如此内阁的权力就失去一半了。 说话时阳光正照在林延潮的侧脸上,但见他笑了笑道“好,次辅放心就是。” ps:明日有更。 。 |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