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差生”多一点理解

( 本章字数:1141)



给“差生”多一点理解

歧视差生,不再是教育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越演越烈,手段越来越高明的青少年犯罪,即是一个有力的论据。

差生的界定也是非常简单和粗暴的,说穿了所谓“差生”就是无学习能力者,或者掌握知识技巧欠缺的这部分人。由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更使差生受到前所未的凌辱和歧视,差生就是不良的学校教育方式制造的。

在学校里,差生得到最大打击实质上人格上的污辱和受损,具体表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差生只能坐在角落里,这本身就让差生体会到了人生的不平等。人格缺陷、扭曲和对社会的仇视,由此而起。

第二,差生通常只能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辱骂,是输在起跑线上的群体,他们还没有冲起跑线,就现遭受到了失败的打击,成为心理最脆弱的懦夫。

第三,差生不仅受老师的批评和辱骂,还会受优生的迫害和欺凌。学校班级实际上也是一个小社会,因为差生往往是老师关注和收拾的对象,所以优生们都知道,即便是自己做了错事,老师是会原谅的,而差生做了错事,往往就会受到老师的责难和惩处。优生会有意无意借用这一点,来迫害和欺凌差生,让差生产生错误的对人生价值评价观,形成一些仇恨心理,这种仇恨心理很容量变成犯罪心理。

第四,虽然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差生的期望值过高,就会采用不正当和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导致差生心理失衡,长期以往,形成心理偏差。

第五,差生由于受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歧视,其心理、人格、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受到扭曲,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要消除上述不良影响,首要的当然是要给差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使其心灵免遭伤害和打击。严格地讲,世间是没有差生的。如果要说有差生,爱迪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差生,他是被老师赶出学校的。可从他后来的成就来看,能说他是差生吗?鲁迅、郭沫若他们读书的成绩,虽然不能沦落到差生的行列,也算不了优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将人的智力分为七种,也就是说人的智力各有所长,差生只能证明,他们在掌握知识方面的智力不如优等生而已,但就不能否认他们将有其它方面的才能,但我们的教育就给他们以当头棒喝,扼杀了他们的才智。

况且教育并不是把分数当成唯一,这是我们九十年代初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天天在反对的事情,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相处、学会工作,而不是学会赚分数。可是我们的教育从实际情况来看,特别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来,更是强化了分数的重要性,教育纯粹已经成了分数的奴隶,全社会都在为分数而奋斗,这是形成差生的罪魁祸首。

淡化分数,善待每位教育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够消除学生之间的等级观念,才能减少青少年犯罪,才能填平“差生”泥塘,这也是对“差生”的最大理解。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