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十六章 ( 本章字数:1574) |
?当今图书市场上的一个显著现象是,由于世界文学经典名著已无版权问题,出版成 本低,而对这类书的需求又是持续不断的,销售有保证,因此,为了赚取利润,许多书商包 括一些出版社匆忙上阵,纷纷组织对原著毫无研究的译手快速制作,甚至抄袭拼凑,出现了 大量选题重复、粗制滥造的所谓名著译本。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些粗劣制品的泛滥必定会 对大批青少年读者造成误导,甚至从此堵塞了他们走向真正的世界文学的道路。 从什么样的译本读名著,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名著是在名译之后诞 生的。当然,这不是说,在有好的中译本之前,名著在作者自己的国家和在世界上也不存在 。然而,确确实实的,对于不能直接读原著的读者来说,任何一部名著都是在有了好译本之 后才开始存在的。譬如说,有了朱生豪的译本,莎士比亚才在中国诞生,有了傅雷的译本, 罗曼·罗兰才在中国诞生,有了叶君健的译本,安徒生才在中国诞生,有了汝龙的译本,契 诃夫才在中国诞生,如此等等。毫无疑问,有了名译并不意味着不能再有新的译本,只要新 的译本真正好,仍会得到公认而成为新的名译,例如在朱生豪之后,梁实秋所译的莎士比亚 ,在郭沫若之后,绿原所译的《浮士德》,也都同样成了名译。可是,我想特别强调的是, 一部名著如果没有好的译本,却有了坏的译本,那么,它就不但没有在中国诞生,相反可以 说是未出生就被杀死了。坏译本顶着名著的名义,实际上所展示的是译者自己的低劣水平, 其后果正是剥夺了原著在读者心目中本应占有的光荣位置,代之以一个面目全非的赝品。尤 其是一些现代名著,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重要著作,到了某些译者手下竟成了完全不知 所云的东西。遇见这种情形,我们可以有把握地断定,正由于这些译者自己读不懂原著,结 果便把无人读得懂的译本给了大家。只要我们直接去读原著,一定会发现原著其实明白易懂 得多。 一部译著之能够成为名译,绝不是偶然的。从前的译家潜心于翻译某一个作家的作品,往往 是出于真正的喜爱乃至偏爱,以至于终生玩味之,不但领会其神韵,而且浸染其语言风格, 所以能最大限度地提供汉语的对应物。傅雷有妙论: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钱锺书谈到翻译的"化"境时引述了一句话,与傅雷所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好的译作仿佛是 原著的投胎转世。我想,之所以能够达于这个境界,正是因为喜爱,在喜爱的阅读中被潜移 默化,结果原作者的魂好像真的投胎到这个译者身上,不由自主地说起中文来了。这样产生 的译著成功地把世界名著转换成了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于是能够融入我们的文化进程,世 代流传下去。名译之为名译,此之谓也。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样的译家是越来越稀少 了。常见的情形是,首先瞄准市场的行情,确定选题,然后组织一批并无心得和研究的人抢 译,快速占领市场。可以断言,用这种方式进行翻译,哪怕译的是世界名著,如此制作出来 的东西即使不是垃圾,至多也只是迟早要被废弃的代用品罢了。 20031 |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