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激励用错了对象

( 本章字数:1072)



    如果我让一个健康的人躺在病床上,给他打点滴,而且每十分钟测量他的体温,只因我认为他生病了,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他可能觉得自己差点儿就生病了?也许,甚至觉得自己快要生病了?

    通过符合情境的言行举止,使我日夜期盼的事情成真。心理学家称这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当我激励你的时候,我宣布你的工作绩效不明显,嘱咐你接受治疗,用我的激励方案为你输入营养。你绝望地设法向我证明你的工作绩效很高。但是,这么做只是白费力气!

    随着时间消逝,你渐渐放弃,并且心中不免产生疑问:难道积极主动是白费劲吗?我知道毋须对此发表意见!这样一来,你的工作热忱会降到我期盼的水准,那么“一蹶不振”的工作绩效将成为事实。至少,你有机会让我认为你被冤枉。

    明显的矛盾之处:我希望用健康的激励方案鼓励你们,但我却让你们变成被照顾的人。你需要我的激励方案为你注入养分,但实际上却停顿不前。我再次强调对你的评价,更努力地激励你。接着,你更加失去工作兴趣。就这样,不断地恶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我确实了解到美国学者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的领导学说。他指出,管理者对员工的行为与态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设,这就是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强调对人性负面的看法。工作对你而言是勉强的,所以我必须强迫你工作。我需要鞭子或是胡萝卜,必须预先设定好路线,并且在一旁监督你。

    这种期待使我成为激励方案的监工。在这个试验中,方案的施行会对哪些员工奏效,是一目了然的!

    Y理论:和X理论相反,强调人性积极的一面。如果你的工作具有挑战性,能够设定工作目标并扛起责任,那么你就会喜欢工作。我必须关注这些促使你自我激励的前提。

    这种期待使我成为园丁。我坚信你的绩效会成长,而且为你创造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就算预言的情境实现,当然也是正面的!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