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儒学大师谈人生二:生活艺术6

( 本章字数:2406)


正文 第18节:儒学大师谈人生二:生活艺术(6)

    曾子认为,"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已至而呼天"。不应该跟关系亲近的人很疏远,却跟关系疏远的人很亲近;不应该自己不好却埋怨别人;不应该等到刑罚上身的时候再来呼天抢地。他的意思是:做人要求其根本。什么是根本呢?跟身边人搞好关系就是根本;管好自己就是根本;遵纪守法就是根本。

    曾子说:"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远乎!"跟亲近的人搞不好关系,却去设法交结关系疏远的人,不是舍近求远吗?

    所谓亲近与疏远,一般是以自己为原点,由关系远近来衡量亲疏。大致上,父母兄弟妻儿是最亲近的,其次是亲戚朋友,再次是上司、同事、下属,再次邻居、同乡,再次是一般人。按曾子的观点,搞关系应该从近到远,而不是从远到近。如果跟亲近的人搞不好关系,说明做人没有做到位。为什么呢?人与人存在共性,往往是,一个招人喜欢的人,大家都喜欢他;一个让人讨厌的人,大家都讨厌他。跟亲近的人有一定感情基础,比较容易搞好关系,如果关系不好,说明不善于搞好关系,又怎么可能跟关系疏远的人搞好关系呢?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有些人很善于跟人打交道,但他们对亲近的人很冷淡,却跟"外人"关系融洽。因为跟亲近的人打交道无利可图,却能从"外人"那里捞到好处。这大概属于小人一类。小人惟利是图,总是把感情投向回报丰厚的地方。由于他们长袖善舞,巧于打点,很容易被误认为好人,只有智才能识别他们的伎俩。

    春秋时,齐桓公喜爱美妇,竖刁为了接近齐桓公,竟引刀自宫,替齐桓公管理后宫,并物色到了不少美女。齐桓公认为他忠心耿耿,很信任他。

    易牙是个出色的厨师,有一次,齐桓公开玩笑说:"我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就是没有吃过人肉!"易牙就将自己的小儿子杀了,做成美味献给齐桓公。齐桓公极为感动,将他视为头号功臣。

    卫国的公子方在齐国做官十五年,从未回过家。连父亲死了也没有回去祭拜。齐桓公夸他是难得的忠臣。

    管仲重病垂危时,齐桓公去探望他,问:"您如果弃我而去,竖刁可以执政吗?"

    管仲答道:"不可以!竖刁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怎么会爱惜您呢?"

    齐桓公又问:"易牙可以吗?"

    管仲答道:"易牙对自己的儿子都能狠得下心肠,对您还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齐桓公又问:"卫公子方如何?"

    管仲答道:"卫公子方对自己的父亲都不忠心,怎么会忠于您呢?这三个人似忠实奸,您如果任用他们,将来一定会成为诸侯的笑柄。"

    齐桓公觉得有道理。管仲死后,他将这三个人全赶走了。可是过了三年,他又将他们重新招回来,予以重用。

    后来,齐桓公病重,竖刁、易牙作乱,紧闭宫门,禁止别人给齐桓公送饭送药,卫公子方不管齐桓公的死活,只顾自己逃走了。于是,齐桓公活活饿死了。死了六十天,身上的蛆虫爬到门外,也没有人替他收尸。

    竖刁、易牙、卫公子方都是"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的人,归根结底,他们除了爱惜自己,对谁都不亲。这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特别留心防范的小人。

    曾子说:"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自己不好却埋怨别人,不是反本求末吗?在这里,"不善而怨人"二字,含意很深。从浅层次理解,是品行不够好却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意思。打个比方,我自己很小气,却埋怨别人对我不大方;我自己不讲信用,却埋怨别人不相信我;我自己能力有限,却埋怨别人不重用我;我自己孤高自傲,却埋怨别人不喜欢我,诸如此类,都是舍本求末的行为。

    从较深的层次来讲,"不善而怨人",还有自己处境不好、事业不利、生活不顺,却抱怨别人不尊重自己、亲近自己、喜欢自己。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别人对我们的态度,经常由我们的成败来决定,人情如天气,时冷时暖。一个明智的人,应该努力去追求成功,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如果不能成功,也只能怪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时运不济,用不着抱怨"人情似纸张张薄"。这种抱怨也是舍本求末的行为,对自己毫无益处,也搞坏了别人的心情。所以,当事业、生活不顺利时,明智的做法是默默承受一切,努力改善一切,用不着怨天尤人。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