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全”——创新的大敌

( 本章字数:1454)



“追全”——创新的大敌

所谓“追全”就是在学科教学和高考、中考过程中,追求各学科,科科都得达到一定水平的现象,也就是说因为划定了录取分数线后,每个考生都必须达到那个分数线,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即使考生达到分数线了,也会因为分数的高底,被录入重点、次点、一般、普通、末流学校,影响个人发展和前途,这样就人为地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余毒在我们思想里作崇。由于这种原因,考生就得追求政、语、外、数、理、化、史、地、生科科都全面发展,一偏科就会被淘汰。这种现象我们简称为:“追全”。当然和教育方针里,全面发展的“追全”是不同的。

平时教师也要求把自己教的那个科目学好,否则自己就要待岗,也是在“追全”,社会、家长、学校对孩子们的要求也是在“追全”,都把孩子们看成神仙了。让孩子们失去了自己原本所具有的童真、童趣、童心,最初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孩子才进小学,社会、家长、老师就要求孩子要考“双百”(语文100分,数学100分),就教育他们不要偏科,否则就会考不上清华,北大。这是不切合全实际,脱离客观存在的高要求。

其实根据科学分析,任何人的智力是达不到全能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多元率”的观点,他认为,人类有7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能,你在某种智能方面可能表现比较弱,但却可能在某一不为人所注意的方面,其智能存在惊人的潜力。比如,有的人因大脑左半球语言中枢受损而失去语言能力,但他依然可以成为音乐家、画家甚至工程师……。这些都说明了智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扬长避短,尽力开发和利用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开发每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摆脱对人的种种愚昧束缚。而我们如今的教育,实际是在开发孩子们的考试能力。平时我们也强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十全十美只是天堂里的尺度。”可我们的教育就是在不断地“追全”,其结果就是不断地在扼杀我们自己天生所拥有的创新能力。

哈佛拒绝录取考试状元,或许就是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假设一下,爱迪生如果不是三年级就失学,而是一直读书读下去,也许我们就会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如果高尔基也一直读书读下去,他可能不会成为一代文豪,还有鲁迅,毛泽东……。当然这并不是在散布新式读书无用论,是我们的教育缺失“以生为本”的教育态度,追求太高、太虚、太空的完满教育,以至我们自己伤害了自己。自己扼杀了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承认人性弱点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的智能的差异。过去我们的教育以记知识为主,现在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就转变成了以分析应变能力为主了。把学科教学搞得跟科学研究一样高深莫测,更使一些智能有某方面缺陷和弱势的学生,跟不上课程,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或者厌学情绪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

一、允许学生有一些弱势科目存在。对学生的弱势科目,只要求撑握基本的一些原理和知识就行了,实行免考或选考自己的弱势科目,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或者用其它方式来评价学生。

二、高中、大学的录取,更应该以单科科目的成绩为主,其它科目作为参考。

三、减少考生参考科目,在所有开设科目中,允许考生只考自己最喜欢最有特长的科目。

只有这样,一方面引导学生努力搞好钻研好自己的有潜力和能力的科目,另一方面才能尽力开发和利用学生的长处,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潜力和才华,我们全社会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和开启,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才有希望实现。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